
看丰子恺的画,读他的语言,生动鲜活的童真气息顿时扑面而来,仿佛瞬间与我们自己的童年接通了电源。
平静,有味,自然。
无论面容如何沧桑,几乎每个人的内心里,都住着柔软的童心。只是被一层层地包裹起来,将原本的炽热和纯真阻隔了,观世界的视角变了,与世界的摩擦力增加了。
我们会忘记赤脚踩在鹅卵石、泥地上时酥痒、沁凉的感觉吗?不会。现在,鹅卵石就在那里,可为什么我们不再无拘无束地与之亲密了?我们已然生发的对大自然的触觉、视觉、听觉……奠定了最初的感觉,是的,感觉,最柔软的感觉正是从童年开始启程的。孩子天然地想与大自然连接,尤其是在慢节奏的时代,显而易见。
是什么让我们一步步走向自我设限的呢?

继续说说《天道》中的台词。
“丁元英:人们看自己的女儿、姐妹,再年轻漂亮,也不会缘起美女的认知。
朋友:我要见着美女不起心、动念,那不是有病吗?
丁元英:你以为你起了心,动了念,就没病了?
就比如你的手,你只会攥拳,有病。只会伸掌,也有病。自如才正常。”
自如才正常,什么意思呢?自如状态,不正是婴儿的状态、童年的状态?昨晚翻看九上的一篇课文,讲人生的三种状态:骆驼、狮子、婴儿。婴儿是一种意象,喻示自由随心的状态。此婴儿非彼婴儿。
拿手作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若粗略地将自己局限化、格式化了,以为自己就那几种角色、几个功能,除此再没别的什么事了,那样的人生,是狭窄的。
那时看着丁元英那游刃有余穿梭于他的“事业”中,却又像个混混整天窝在老城的出租屋里,聆听他的音乐,崇拜心顿起。若安放于现实生活中,如此这般无挂碍又对钱物极为淡然,思想深邃却又令人捉摸不定的人,用“运筹帷幄”来形容最恰当不过的人,如水一般无法确定其“形状”,大约是不受人待见的。
“君子不器”,大抵如此。
意思是,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之行、之量不器。”
其实没有人可以局限自己,除了自己。
可事实上,有多少人从小就被设置了“天花板”,一步步均在设计之中。多少人的认知如沙漠,急于寻找绿洲却又止于海市蜃楼般的想像。
总有一天,会回归到婴儿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