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个故事,有点儿意思。
说是孔子的一个学生在堂前扫地,远远过来一个人。
那人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如果回答的上来,我给你磕三个头,你如果回答不上来,你给我磕三个头。
学生心想,我可在老师门下学了好几年呢,有什么问题能难倒我呢?就答应了。
于是那人问:一年有几季?
学生回答:当然是四季啦!心想,这么幼稚的问题,这个头你是磕定了。
可是那人说,不对啊,一年明明只有三季!
学生说:你瞎说,明明是四季。
那人坚持说: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
三季!
两个人意见不统一,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孔子从远处走过来了,学生一看老师来了,心想,太好了,不妨问问老师,老师一定会秉公断案的。
于是学生拦住孔子,问:老师啊,一年有几季?
孔子上下打量了一下那个人,回答说:三季。
学生一下就愣住了,但是既然老师已经这么说了,他只好闭了嘴,乖乖的给那人磕了三个头。
于是那人心满意足的走了。
等那人走远,学生问孔子:老师啊,明明一年有四季,你干嘛要回答说是三季呢?害得学生我磕了三个头。
孔子说:学生啊,你没看到那个人全身上下都是绿色的吗?那分明是一只螳螂啊!螳螂都是春天生,秋天死,他们这一生哪有见过冬季啊?
学生大愕。
孔子又说:你磕三个头倒没什么,如果和他一直这样争执下去,恐怕从天黑到天亮再到天黑也争不出什么名堂来,何苦要浪费时间呢?
学生这才合手施揖,以谢老师教诲。
这就是三季人的故事。
这世上有些人,你想跟他们讲道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再遇到不可理喻的人,不妨告诉自己,嗯,原来他就是那只螳螂啊,他是三季人啊,我是个四季人,何苦要和他一般见识。
你可以平静地在心里给他作个揖甚至磕个头,然后微笑着礼貌地给他说:出门右转,好走不送。
如此一来,烦恼皆消。
还有一个成语,夏虫语冰,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不与夏虫语冰”,典出《庄子集释》之《外篇.秋水》: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意思是,对一个夏天生死的虫子,你何苦要和它谈论冰雪的事情。
周围有太多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他们于你来说,就是夏虫,就是三季人。
所以,误解、质疑、不理解什么的,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因为,他哪里见过冬天的景色啊?
他是个夏虫啊,他的世界里只有夏天的风雨和火热,怎么可能理解冬天的冷静和酷寒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