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吃过的粽子不计其数,而亲手包粽子,这回是第一次。提前一晚就泡好了糯米、小枣,蜜枣和豆沙也和孩子去超市买好备好。
做粽子比她想像的困难,小红书上“十秒钟学会包粽子”教程,完全不起作用。不是米从粽叶漏出来,就是叶滑手松,粽子被捏成了四不像。孩子还在旁边,明为帮忙,实则捣乱。一会偷吃豆沙,一会用勺子狂搅拌糯米。
丽被搅得烦躁不堪。
“宝贝,你不要舔碗了,一会,大家得吃你的口水啦。”
孩子放下了装豆沙的碗。又把盛糯米的勺子举得高高的,一勺一勺㧟糯米,单调的游戏也让孩子觉得很兴奋。
“宝宝,你帮妈妈把粽叶整理好。”
得到指令的孩子安静下来,去一条条码好粽叶。
最后,娘俩静下心来,妈妈负责包,把粽叶卷成蛋筒状,填入糯米,用勺子按瓷实,娃娃负责填充,或是一颗蜜枣或是一颗红枣,或是一勺豆沙。俩人紧锣密鼓,有条不紊。
天气闷热闷热的,狭小的厨房里,丽浑身都冒汗,孩子的小鼻头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眼见得盘子里的粽子一个一个的增加,像被包裹好的绿色襁褓的小婴儿。饱满充实,可可爱爱。起初包不好的烦恼一点点的减少。妈妈很安心,孩子很开心。
丽觉得自己很奇怪。值得自己去铭记和炫耀的,经历过的高光和辉煌时刻,相关的场景和人物总是模糊,就像落在河面上飘荡的彩色画作,远看分明,走近去打捞,只剩下了零散的碎片。而人生为数不多的窘迫时刻,留在脑海的记忆格外鲜明。特别是彼时自己的那种卑微和胆怯的心情,到现在都被刻在脑海里,总也抹杀不去。
和闺蜜们聚会,女孩子们谈起父母对自己的娇惯,几分炫耀几分自得几分骄傲。小时候物资不很丰富,可爸妈总是尽其所能地在物质上去满足她们。即使是成人了,父母仍会在孩子夜归后做好了美味的夜宵,会在每一个节日寄来亲手做的大包小包的家乡特产。谈到这些话题,女孩们就会兴奋起来,语气娇嗔地埋怨父母,掩盖不住享受父母之爱的快乐。
每到这时,丽就尴尬地不知所措。因为实在没有可以和闺蜜们分享的话题,不能说我爸妈从小锻炼我自立自强,所以不会轻易满足我的需求,也没法谈爸妈不擅长做饭,所以不要指望特殊的日子得到特殊的安慰。
现在都能感受到那时自己的尴尬,僵硬的笑容,无处安放的眼神。内心却满是惶惑和不安。
丽无意于责怪父母,她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生活方式简单朴素。他们给了丽稳定的家庭和从不打架的和平家庭氛围,让丽成为了一个温和善良的人。
但他们对于丽的物质需求,很少给予满足。总觉得过日子开心就好,粗茶淡饭也行,不要爱慕虚荣乱花钱。却没想到这些小事对丽的深远的影响。
丽是个可爱的女生,温柔随和,善解人意。但从小物质的缺失,导致她过分计较金钱。父母省吃俭用的观念在她的头脑里已经根深蒂固,每次消费,她都会把账目算计得清清楚楚。即便是工作后,她都不会狠心给自己买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即便她很喜欢,即便她负担得起。
在物质上对自己的苛刻,渐渐的让丽自己也有种不自信。
我这么卑微这么普通,不配有更好的生活吧?
上天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暗自菲薄就剥夺她获得幸福的权利,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够自信就不认同她的能力。
丽结婚了,有了爱她的丈夫,可爱的宝宝。她开始心平气和地回顾自己的从前。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怎么帮助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有了宝宝,丽开始有意地去和孩子一起做美食。
每次和孩子一起解锁美食,孩子都很激动。一个人在厨房里兜兜转转,不停地询问“需要我做些什么”。会把妈妈安排的每项任务都尽己所能地完成。因为孩子的热心,因为丽的用心,所以,每次做一道新的食物,就成了家里一项盛大的喜事。
做饭不易,从菜市场去精挑细选那些卖相优秀的食物,到清洗、煎炒,还不能省去后续的清理。全套下来,总得需要两个小时。和娃做饭,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个助手的能力的有限性和发挥的不确定性,极容易给做饭这件事雪上加霜,而非锦上添花。但每次,还是力邀小娃娃友情参与。
这次挑战粽子,也不例外。
丽在包粽子时,看着旁边孩子忙碌的样子,心里一片温柔。
丽想给孩子一个礼物——感受幸福的能力。她很希望孩子长大后,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难题,茫然无助时,能想到妈妈和她一起做过的美食,和她一起经历的美好时光。让这些能伴她面对人生风雨。
她也希望孩子能大声地向朋友炫耀:我妈妈很关心我,我们一起做过很多好吃的呢。孩子有足够的底气感受自己有多幸福。
现在,她只需要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每一个特殊的节日,把她的关心,她的爱护,她的期待都放到食物里。就如同今天手中的小小粽子,包裹了一个母亲能给孩子的所有祝福。
每当孩子吃到这些食物,就会想到妈妈,就会变得金钟罩铁布衫附体。力量无穷,勇气无限。不用再犹疑胆怯,不用再退缩逃避。
一次次的美食,用一口口的品尝,来充实丰盈自己的内心。健康温暖的食物,就是丽给孩子最好的爱。
这个端午,下个端午,今天,明天……一天三餐,柴米油盐,天天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