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圣贤书友会读书
《孟子》(七)离娄上篇1——唯仁者宜在高位②:逐字稿

《孟子》(七)离娄上篇1——唯仁者宜在高位②:逐字稿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4-25 22:38 被阅读0次

逐字稿: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孟子》第四篇《离娄上》。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这个离娄是什么人呢?是黄帝时期的一个神人。这人眼睛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在百步之外能够看到秋毫之末,秋毫就是秋天的鸟身上长出来的小羽毛的末端,他都能看见。公输子就是鲁班公输般,鲁班是春秋末期的著名的匠人,非常聪慧。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这两个人眼睛又好,能力又强,但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是圆规,矩是曲尺,我们过去见到那些木匠干活,他有一大堆这样的工具。如果没有定规矩的圆规和曲尺,我们今天讲规矩,其实就是讲这两个工具。这两个工具是给我们打标尺、做标杆的。你要想画出一个圆来,你得有规;你要想截出一个直的东西,你需要有尺。所以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你想做方的圆的东西做不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师旷是跟孔子同一个时代的音乐家,音乐家这么厉害,他的耳朵那么好用,但是如果没有六律——中国古代六阳六阴,一共十二律——没有这个六律作为准则的话,不能够正五音,宫商角徵羽这五音不能够正。“尧舜之道”,有尧舜这样好的帝王,但是“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所以仁政、规矩、六律,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所要依靠的那些标准的东西。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就是今天我们听到的这些诸侯,他们也有仁心。“仁闻”,闻是名声的意思,据说这些诸侯有仁心,同时他们也有这样的名声。但问题是什么呢?“民不被其泽”,老百姓没有感受到他所带来的好处,而且他所做的事也不能够让后世取法。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些徒有其表的诸侯“不行先王之道也”,他们没有好好地遵从先王的规矩。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这两句话其实在今天的管理学当中,还是很重要的。你看有的人管理,他的目标就是营造氛围,只要你能够把团队的教化做好就没问题,这种管理者有点像老师,这个叫作“徒善”。你光是教人行善,“不足以为政”,因为这中间还有很多流程管理,还有很多规定都没有设立。

“徒法不能以自行”,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那种骗人的课程,它就告诉你说:只要你学会了怎么分钱,公司的团队就可以自行运转;只要你学会了怎么激励,公司的团队就不用管。这就是孟子在这儿所说的“徒法不能以自行”。虽然管理培训有时候是有用的,但是你千万不要想着,我能够引入一套可以让整个团队自动运转的法律规范体系,没那么简单。所以孟子并不相信法家说只要定好了规矩,这个善是不重要的。善和法是需要结合起来的,思想工作也要做,流程管理也要跟上。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愆是偏差,如果想让后人不走向偏差,也不遗忘,那靠什么呢?靠的是你遵从先王的典籍,叫作“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个过是过错,就是遵从先王之法,还会犯大错的这种人不会出现,“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这说的是圣人已经替咱们做了很多事了。孟子拿做东西这件事做比喻,他们的目力又好,又用到了各种各样的规矩准绳,帮我们做了方圆平直这四样东西。古时候的人需求不大,就像咱们这桌子一样,要么就是方的,要么就是圆的,要么是平的,要么是直的。读过《微积分的力量》,你就会发现没有微积分,古人研究不了变动的速度,研究不了弧度,研究不了曲率,所有这些变化的东西,都需要有更高级的数学工具来解决,那就是微积分,但是在孟子那个时候不需要,能把方圆这两件事搞清楚,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所以他说圣人已经都做好了,方圆平直都做了,“不可胜用也”,足够了,东西用都用不完。“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咱们说声音这件事,圣人的耳力也比咱们好,他又有六律,然后又正了五音,音乐这部分也足够用了。“既竭心思焉”,圣人也是非常竭尽全力的。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什么叫不忍人之政?就是不忍心让别人受苦的政事。人有不忍人之心,方有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心就是我看到别人受苦,我心里受不了,这个叫作不忍人之心,跟我们今天所讲的那个忍是不一样的。咱们讲忍下心来,是横下一条心,狠下心来的意思。但是那时候的忍心呢,是说你能不能够受得了他人受苦,这个叫作“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就是他用仁政让全天下的人都被涵盖在里边了,大家都受惠其中。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因是借助,就是你要想盖一个高楼,那最好的方法是你盖在一个丘陵之上。你的地基高,你很容易登高望远。你要往下边挖东西,那你最好是在川泽这个地方动手。那这样的话,你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劳动,所以“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先王替我们做了这么好的东西,规矩准绳也做了,六律也用到了,不忍人之政也施行了,那你干吗非得把它抛弃掉呢?叫“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这算是聪明人吗?“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仁心其实也代表了聪明,智、仁、勇其实是一体的,就是一个人只有有了仁心,他才应该待在高位。如果是一个不仁的人待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他会使得整个大众都会向他学习,变得更糟糕。这就是孔子讲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德行像风一样,小人的德行像草一样,草是跟着风走的,风往哪儿吹,草往哪儿倒,所以在上之人一定要足够地有仁心。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这个揆就是度量、衡量的意思。上面的人不用道来衡量,一件事该做不该做,他都取决于利,都取决于有没有收获、有没有收成、对我有没有好处。梁惠王一见到孟子,就是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于吾国乎”,张口就谈利,这叫作“上无道揆也”,它不是用道来衡量。

“下无法守也”,下边的人虽然达不到道的境界,至少有法度可守。如果下面人也不守法,没有法可守,就会“朝不信道”,在朝之上的这些王公大臣不信道,在民间做工的人不信度。没有规矩,不需要规矩,我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君子犯义,小人犯刑”,犯义是违背道德,犯刑是违背法律。就是对于君子来讲,如果不讲法律,你内心的道德准则能不能过得去。如果君子不在乎道德,小人也不在乎刑法,“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些都不怕,那么“国之所存者幸也”。,这个幸就是幸而免的意思。《论语》当中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幸而免就是这个国家还能够存活下来,这纯粹是运气。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完是坚固,所以有人说城池不坚固,兵甲不够多,这不是国家的灾祸,“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很多荒的野地没有人开辟,没有人去种田,集市上没有特别多的财富汇聚,“非国之害也”,这都不是国家的要害。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孟子担心的是居上的人无礼,在下的人不学,“贼民”,就是做恶的这些老百姓兴起来了。这时候“丧无日矣”,什么叫无日?叫作也就快了。如果一个国家在上的人不讲理,下边的人不好学,作恶的老百姓到处都有,这个国家很快就要完蛋了。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这是《诗经》里的话,这个蹶就是动乱。

泄泄呢,就是多嘴多舌。“天之方蹶”的意思是说上天在做事,上天要颠覆一些王朝,“无然泄泄”,不要多嘴多舌,“泄泄,犹沓沓也”,沓沓就是拖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多嘴多舌,实际上带来的就是拖沓、不做事。“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那些辅佐的大臣“事君无义”,他不是靠义来辅佐他的君上,“进退无礼”,说话也不说先王之道,说的都是眼下的利益,“犹沓沓也”。

“故曰”,最后这句最重要,是整段这个文字的总结,叫作“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什么意思呢?“责难于君”就是让君主去做那些困难的事,这个才叫作真正的恭。因为孟子给梁惠王、给滕文公这些人提出来的要求都很高,然后其他人就说,你提这个要求我们做不到,我们这国家小,能力不强,我们根本做不到。这个叫作“责难于君”。

你看我们今天很多大单位,到最后你会发现大领导身边都是一群拍马屁的人。拍马屁的人把所有的事全部搞好了,大领导来视察,一看说太好了,咱们这公司太厉害了,这就不叫“责难于君”。就是他不让领导知道什么事难干,他让领导感觉到一切都很好干,不给领导添麻烦,领导到哪儿就负责剪个彩、讲两句话、视察一下、鼓掌,这就是马屁精,祸国殃民。

实际上,你真的想让你的公司变得更好,想让你的这个地方变得更好,你应该对领导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责难于君,不是我们今天讲的“我要责难他”,而是我要把难的任务交给我们的领导,就是要让领导知道,施行仁政这件事非你不可,底下的人再使劲都没用。这叫作责难于君,这个叫作恭。真正的恭是向领导敞开事实,让领导知道难点在哪儿。“陈善闭邪谓之敬”,就是你跟领导说话,要讲的是善言,讲的是教他学好,而不是教他怎么花天酒地,教他怎么奇技淫巧,教他一些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逗领导开心。

最后一句“吾君不能谓之贼”。孟子遇到过太多的大夫跟他说,您说的这个东西挺好,先王之道我们也认同,但是我们这位君主做不到。这什么意思呢?你就是贼害,是戕害你的君主。你为什么要说你的君主做不到,你应该让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要努力不能中道而废。但是你“今汝画”,你今天给自己画地为牢,连做都不做就替君主做了决定,说“吾君不能”。“吾君不能”这个话,孟子是最讨厌的,所以孟子要讲“吾君不能谓之贼”,认为我们的君主做不到,这就是贼,这是害君主。

所以这一整段话,《离娄》的这个开篇,就是孟子想要告诉大家他的政治的见解。他认为规矩是很重要的,先王之道是很重要的,要遵从先王之道,把前面好的东西都继承下来。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省了很大的力气,而且很容易做正确的事,要责难于君,陈善闭邪,不要再说吾君不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七)离娄上篇1——唯仁者宜在高位②:逐字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bf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