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你在心里曾发过毒誓,这辈子不会再和他说一句话,老死不相往来;有些人,你看到他脸上露出了笑容,然而你心里却总能把他的笑容划分到虚伪的行列。人就是这样,会被一些人喜欢,会被一些人讨厌,会被一些人理解,也会被一些人误解。我们愿意和喜欢的人待在一起,疏离所讨厌的人,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也不得不和不喜欢人共事,而谁也不敢保证,那些你不喜欢人,讨厌之极的人是否是被你误解的人。
《西游记》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能知道,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困苦求取真经,孙悟空一路斩妖伏魔保护唐僧。但在故事的开头,每当孙悟空斩杀一个妖怪,都会受到唐僧的指责,并会念上一段紧箍咒,孙悟空为此大感头痛,而且是真的头疼。如果没有后来黄袍怪的出现,没有师徒二人的和解,真经怕是取不到了。想想,生活当中有多少人是为了我们好,只是出发点不同,方式欠妥,让我们彼此关系陷入僵局。
《白夜追凶》里兄弟二人互换身份,追查幕后黑手。弟弟背负杀人凶手的恶名,兄弟两人每天都心惊胆战、如履薄冰。如果没有那些信任他们的人在身边帮助,兄弟倆能撑多久?试想,我们又曾有多少次,没有探究真相,妄下结论,对一些人给以了不实的评价,从此被我们拉入了黑名单。
《砰然心动》这部电影,描述两个青葱少年互生情愫的美好故事。可是在最初,男孩子逃避的眼神成为了女孩子向往的世界,男孩子推开的手成了女孩子理解上主动示好。试想一下,我们自己又有多少次先入为主的认定对方心怀叵测,又有多少次把对方的底线一次次突破却浑然不知。
人是一种很懒惰的动物,特别喜欢先入为主,简化思考过程。当我们听说一个人是河南人就觉得他是骗子,听说他是东北人就一定会自带幽默气质。这就是我们误解他人最常犯的毛病,不看事实,只看表面,喜欢给人家贴标签。就像唐僧对孙悟空最初的印象,此猴暴躁,滥杀无辜。
人特别的自信,自信到有时认为自己是神一样的存在。一个社会学实验调查男女对自己所做家务工作份额调查,结果大出意外,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活。在与他人的协作中,我们也是如此的自信,认为自己站在了真理这样一方。
人有的时候特别单纯,纯净如水是好事,可是眼里分不出善恶真假,单纯如婴儿一样,在成人世界里这样去与人交流很容易被定性成不懂事。虽不希望世界复杂,可人心却又复杂的难以猜透和琢磨。
人行于事,不可能尽如他人意,但至少应该朝着少误解他人的方向努力,为己,少一些猜疑和琢磨,把心思用在正处,为人,少一些解释和冤枉,少一些藩篱和龃龉。
当面对那些你曾误解的人,静下来想一想,哪些是你先入为主的看法,哪些是你的一己偏见,哪些又是你的不谙实情。找对了根源,找准处理方法,该道歉的别顾及自己的虚荣心,该解释的别怕浪费唇舌,该接受的别怕现实打脸,想要多点自在,要有容人之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