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太家有四个子女,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木那老实,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身边成长、工作和成家,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也多方面扶持大儿子一家的生活。
二儿子工作在基层,成家后独立生活,但是父母帮助带孩子,儿媳和婆家关系尚可。
女儿出嫁比较早,结婚又在本地,和娘家联系频繁,回娘家的次数也比较多。
小儿子十几岁参军离家,归来已是五年之后的事情,复员后在武装部工作,回家的次数变少很多,小媳妇是家族中地位最高的,能力出众,但是有点高高在上。
婆婆在世的时候,婆婆用独特的方式平衡着这个大家庭,一切相安无事。只是大儿子早年患病,大儿媳妇经济拮据,也不愿意出钱救治,婆婆的那点收入也只能维持他们几口人的生计,导致大儿子60岁就因病过世,大儿子的独生子也不能独当一面,整个后事都是小儿子主角,二儿子和女儿扶持办理的葬礼。
后来婆婆年事已高,二儿子,女儿和小儿子轮流照顾,大儿媳妇和大孙子从来没有任何表示,甚至都没有过去看望过老人,老人过世的那一刻还是女婿开车把他们接过来的,整个葬礼过程中,大儿媳妇和大孙子就像做客一样,早晨来,晚上回去,全程都是小儿子夫妇和二儿子夫妇,还有女儿女婿辅助圆满完成的。
丧事过后的一个星期,一家人坐在一起播放了老人的遗嘱,一切按老人的遗愿办事,遗产平均分为四份,大孙子代位继承,第二年立碑的事情由二儿子和小儿子全权负责办理。
当天晚上,二儿子夫妇做东把全家人叫到一起吃个饭,寓意就是:老人不在了,家不能散,有事情团结起来,还是一个有力的小团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吃饭途中,大儿媳有点不满,诟病礼金分配不均,她的意思应当平均分配,当即遭到小儿媳的一顿炮轰。
婆婆生前借给你们买房子的几万元也不用你们还了;
大哥的后事我们帮助办理,我们请人帮忙,你们收礼,我们请客答谢朋友的帮忙;
这些礼金都是平时我们送出去的,人之常情,人家还回来了,以后人家有事,还要还回去的;
你们平时不随礼,还要平分礼金,合理吗?
……
一顿炮轰,大儿媳妇垭口无言,气得回家对着儿子嚎啕大哭,委屈万分。小儿媳妇发誓再也不和大儿媳妇一起共事,最好不直接打交道。
几个月过后,外甥女生了宝宝,而且是这个家族的第一个孙辈,升级为奶奶辈的这些舅妈们看望宝宝是应该的。小儿媳妇和二儿媳妇在同一个小区,本来约好一起去看望宝宝的,但是二儿媳妇顾及大儿媳妇的面子,建议一起过去,遭到了小儿媳妇的反对——人家不愿意和大儿媳妇一同出场,独自去看望了宝宝。
志不同道不合,不在一个圈子里,尽可能不要往里凑。职场有圈子,朋友有圈子,亲戚当然也有圈子,也有明显的等级,不在一个层次,很难共鸣,硬凑在一起,彼此都很尴尬。要想融入想要的圈子,首先学会提升自己,否则,硬挤进去,自己难受,别人嫌弃,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