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之前,我们会看到展厅两侧巨型宣传海报上的“青花龙凤纹双螭耳瓶”和“青花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加上一些“五大名窑”“八大窑器”等关于瓷器的知识储备,我对即将看到的第一件展品充满了期待。
青釉双系罐【春秋】1974年8月江苏镇江丹阳出土。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介绍,粗糙到不能再粗糙的形体。经多方查证,才了解到它一些身份信息,高19.5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20.5厘米。敛口,鼓腹,平底,器形饱满,饰直条曲折纹,间以圆圈纹,规整而有变化,肩有两个对称的系,釉色茶黄色。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这件貎不惊人的罐能被放在排头的位置,必然有其特有的价值和意见。
我们一起来简单梳理一下陶瓷的历史。
观察和模仿能力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这几天网上热炒的“北京野生动物园里,动物看到人打架就不安分起来”就是最好的例证。
人比动物更优秀的能力是创造。在发明并能储存火之后,人类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在距今约1万年前,利用“泥+火”,烧造出了最原始的陶器。
由于这些陶器是露天烧造的,密封不严,火力不匀,因此温度低且受热不均匀,存在胎质疏松,遇水易解离等缺点,并没有得到上层社会的偏爱。虽可作为谷物等的存储器,但未能进入礼器行列。夏商周时期,被当作礼器的还是青铜器,漆器也是重要的补充。
随着窑炉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馒头窑,而南方则出现了“龙窑”,烧造温度可以更高。先民们对泥土的选择,也由最初的黏土到了后来的高岭土。
高温+高岭土的双高组合,使得陶器质量大为提高。彩陶、黑陶和白陶等精美的陶器不断涌现,历史上也被称为“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
大约在春秋时期,人们发现富含云母的高岭土黏土,和易熔融并富含石英石与云母的长石混合在一起,高温烧制后会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层类似于玻璃的物质,这就是釉瓷的出现。这一时期烧制出来的器物被史学家称为“原始”瓷器,主要是因为这些器物虽具备了瓷器的主要特征,但仍不够成熟,主要原因是当时烧制条件还无法达到烧制成熟瓷器所需的1250℃以上的温度。
原始瓷器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是瓷器的低级阶段。釉的发明和使用是原始瓷器的必备条件,商、周原始瓷器的釉色呈黄绿色或青灰色。比较接近后来的青瓷,但还没有完全达到瓷器的阶段。原始瓷器以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数量最多,可能与这一地区盛产瓷土原料有关。器物多为饮食器和盛储器,有一些造型精巧、装饰华丽的鼎、钵、尊、盉、罐、壶等。
据以上分析,这件青釉双系罐有理由作为“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中的排头兵。虽说它与展厅里一些精美的青瓷比起来还显得稚嫩和粗糙,但它实现了由陶到瓷的飞跃,它的出现为此后瓷器的大放异彩奠定了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