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背景:吉多·穆勒(Guido Muller),德国青年,拥有汉堡大学经济学与商业经济学文凭(Diploma Economics & Business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Hamburg),目前生活在德国杜塞尔多夫(Lives in Dusseldorf, Germany)。
当中国人到德国留学、工作时,会发现德国人不喜欢我们。在德国的中国人认为,德国人天生就是无知和傲慢的,没有人能改变这种状况,甚至德国人自己也无法改变,因为它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文化和成长,他们不喜欢看上去和说话方式不同的人。
然而,一些德国人却试图指责中国人不愿意融入德国社会来为这一事实辩护。但真实的情况是,无论中国人多么努力地想成为德国社会的一部分,他都不会成功。在99%的情况下,他将被排除在德国的生活之外。
大多数在德国的中国人都感到被排斥在外,不被接受的感觉会对他们的自尊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并降低他们的幸福程度。为什么德国人会如此对待中国人?穆勒说,“德国人对中国人有偏见,但这不能怪我们”,以下是他的谈话实录。
当谈到各国时,现代的德国和中国实际上有着相当不错的关系,因为这是建立在贸易基础之上的。但是德国人一直只是部分理解中国的观点,由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影响力,德国人现在试图更多地去理解中国的观点。但总得来说,德国人对中国并不了解。
如果你是在德国,你问德国人对中国人如何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交谈的人所处的地区。巴伐利亚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可能与一般的萨克森人略有不同,因为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经济有着相当广泛的联系,接待了许多中国游客和学生,而萨克森州则很少接触到中国人。中国也是如此:比起住在上海的中国人,来自河南的人们可能对德国有其他的看法。
与美国人相比,德国人对亚洲的影响要小得多,尤其是在中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德国人更无知,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想成为这样的人。反过来也是如此:当我听到大多数中国人谈论“西方”时,他们实际上主要指的是讲英语的国家,也许还有法国、德国、西班牙、芬兰和匈牙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阿根廷都是西方国家。
但我听到的许多中国人言论很少能真正反映德国,我在中国媒体中看到的大多数关于德国的新闻都是相当技术性的,这意味着他们只报道有关德国经济、商业、职业的事实,而对柏林时装界等情况选择了忽略。
德国也是如此。当你打开电视的时候,你看到的只是关于中国的事实、数字和关于经济的简短报道。和中国人做生意的德国人只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商业方面。较小的电视频道有时有关于中国古典历史和艺术的纪录片,但基本上就是这样。结合这一事实,在德国人的脑海中,你看到了一幅关于中国和中国的黯淡而过时的画面。
当我开始研究来自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媒体时,除了关于经济和历史的事实之外,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报道更多了。比如造型潮流,美食家文化,中国潮人青年,在中国的外籍生活,华人散居社区,中国现代音乐潮流。由于这种情况,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可能比德国人更为丰富。
那么,你真的能责怪德国人或中国人基本上对彼此知之甚少吗?当你从日常生活的大局中解脱出来时,我不认为德国人真的不喜欢中国人本身,但大多数德国人倾向于把中国人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人。这是因为在德国的许多中国人并不是外向的,他们有着巨大的语言障碍。德国人和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很严肃,而他们的幽默则完全不同,这对他们的交流毫无帮助。
前面我已经叙述了客观的事实,现在我还想说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中国在德国的形象主要受其经济实力的影响。德国正努力维持并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它必须将中国视为在许多领域的竞争对手。许多德国人由于全球化而失去了工作,特别是在一些不需要高技能或很容易被机器取代的经济领域。德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对德国经济构成了威胁,也威胁到了许多在全球化倾向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的活力。
再加上德国社会不安全的普遍趋势(相对于较高的成本、更大的工作压力等而言,工资降低了),过去有很多人能负担得起好的生活,现在不得不依靠救济,人们有很多不满,结果是指责其他民族等。
从历史上看,在德国,许多中产阶级都知道,如果他们做得还好,并坚持遵守规则,他们就会在同一家公司长期保住自己的工作。现在已经不是这种情况了,德国人感到很大的压力,作为一个我们不习惯的时代,恐惧在“下层阶级”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现在却影响着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人们,这些家庭在“不安全”心态的影响中滋生了不满情绪。中国近来在未来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在这一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德国人当然会将矛头指向中国,对中国人产生偏见。
就我个人来说,我和来自中国的人有着良好的交往经验。虽然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样,但我遇到的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彬彬有礼、腼腆的,而且很难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我发现他们不愿意主动与德国人闲聊,更不愿意交流情感,比如抱怨天气、教授、或者只是问“你好吗?”他们的害羞对融入德国没有任何帮助。
有时我发现这与他们的语言技能水平有关,有时我觉得他们不想因为对某人太感兴趣或太多管闲事而冒犯任何人,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并突然结束谈话。有时我甚至觉得他们为自己后来的无能感到羞愧。
在我看来,德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是由于缺乏对彼此文化差异的理解而产生的,而在德国发生时,德国人普遍希望中国人融入,而不是暂时改变自己,这可能是个问题。与其他文化迥异的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在社会上的看法是对任何人漠不关心,因为他们几乎不会引起任何冲突。许多德国人认为,这些品质对于没有达到德国人的标准。
我经常注意到的另一件事是体味问题。我经常听到中国学生谈论德国人的体味成分,(受细菌、酶、食物习惯、新陈代谢的影响),这些成分会导致人们发现另一个人的体味更多,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当中国人因为嗅觉问题对德国人产生“厌恶感”的时候,德国人当然也会对他们敬而远之,并表现出不高兴。
所以,德国人对中国人有偏见,但这不能全怪我们。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我希望人们多花点时间重新考虑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偏见。为什么我们都不放松一下,多了解一下对方呢?(本文原创,抄袭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