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最近有点烦恼。她有个学生,每天早上看见她,就向她哭诉,说他晚上不想去游泳。
该学生喜欢游泳,游的特别好,被选拔进市游泳队。孩子说,他喜欢游泳,就想享受游泳,不想参加比赛。现在每天晚上天天去练习,教练卡着时间,他感到压力特别大,没有以前游泳的那种快乐。
朋友说,这学生向她哭诉一个多月了,她跟学生妈妈沟通反应过。
学生妈妈说孩子成绩一般,现在练游泳,练四五年,出个好成绩,将来能上个好大学。孩子每晚游完泳,回家挺高兴的。
朋友说,该学生每天早到教室,垂着头,丧着脸。每次看见她,就拉着她哭,说他不想游泳了。平时还拉着其他同学哭诉。
朋友说,我跟孩子说,你不想游泳,那就好好学习,把成绩提高了,爸爸妈妈也许就不逼你去游泳了。
最近一个月,该学生不是感冒,就是发烧,一周缺勤两三天。期中考试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你说我该怎么办?快两个月了,我担心孩子会不会抑郁了?”
我说,你担心孩子抑郁,那首先要问问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学生的爸爸妈妈说孩子每晚游完泳回家,高高兴兴的。家长认为他们“逼”孩子的方式是管用的,是正强化孩子的行为。
朋友说,孩子跟她哭诉,每晚游完泳,是觉得一天终于结束了,但又想到第二天还要去游泳,心里又难受起来了。
从心理的角度,心理咨询师坐在那里,倾听对于求助者也是一种疗愈。
老师听学生的哭诉,对学生也是一种共情与安慰。
“担心是诅咒”。作为老师有担心,从道理上是可以理解的。从心理的角度,先要解决自己内心的“担心”。
“下次该学生再向你哭诉时,你就安静坚定的倾听,并问孩子,需要老师你帮助他做什么,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诉求,而不是用哭诉来表达情绪。看看孩子有什么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