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摔跤吧!爸爸》好几天了,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的是阿米尔·汗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么明亮,那么执着,那么直指人心。
这部电影引发热议,有人讨论电影里的印度女权主义,有人讨论一双女儿先后成为优秀摔跤运动员的励志故事,有人讨论电影剧情紧凑演员拍摄认真刻苦。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阿米尔·汗作为父亲那父爱如山的眼神。这个角色让我想到我的爸爸,想到身边许许多多朋友的爸爸以及许多已经当了爸爸的朋友们。
1.
毫无疑问,阿米尔·汗扮演的父亲马哈维亚是一个执着的人,执着于摔跤,执着于奖牌,执着于一心想为祖国赢得一枚国际赛事的金牌,但无奈命运捉弄,最终未能如愿。这像极了我们许许多多人的父亲。年轻时候有一个伟大不平凡的梦想,到了白发苍苍终难实现,未免失意落寞。然后自然而然将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付诸儿女身上。“我没能做到的,我们的儿子会完成。他会为印度赢得金牌。”只要儿女能帮他实现梦想,故事依然很燃。
但命运似乎故意和马哈维亚开起了玩笑,连生四胎,妻子的肚子里蹦出四个女儿来!他也从未想过女儿能继承他的衣钵,完成他的梦想。痛苦地把奖牌塞进抽屉,算是金盆洗手了。然而吉塔、巴别塔与邻居男孩的打架让马哈维亚意识到两位女儿身上流淌着自己的摔跤血液。“摔跤在她们的血液里,金牌谁拿都一样,无论男孩还是女孩。”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方面你可以说这位爸爸拿金牌心切,但另一方面,也是电影第一次感动我的时刻,在这位爸爸心里没有所谓“重男轻女”思想,女儿也是宝贝,只要有天分,女孩依然有望成为顶级摔跤手——他对此充满希望,也对自己女儿充满信心。
就像我的爸爸,对我永远充满信心。生了一女一儿,爸爸妈妈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他们从来小心呵护不让我有被轻视的感觉,小时候甚至更偏爱我一些。他心里想的和马哈维亚一样,“只要有天分,都能实现梦想,无论男孩还是女孩。”
这个细节,相信在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的北方会更有共鸣。从小到大看多了“即便女儿在某方面非常有天分,但依然因为她是女儿身而不得不早早嫁人,为丈夫生儿子相夫教子”的故事,这个细节彻底将我俘获。要知道家乡的表姐仅仅大我一岁,去年已经生了第四胎,她比马哈维亚幸运,在第四胎终于得一子,总算对婆家有交代。
2.
职业摔跤手之路有多艰辛,没有人比马哈维亚更清楚,要培养一双女儿成为职业摔跤手,这条路对女儿、对自己来说有多么艰辛,是多么巨大的考验,马哈维亚也很清楚。但他依然选择了这条道路。
能通过对女儿的训练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生在小山村,马哈维亚闭着眼睛都能想到自己四个女儿的未来,每辛苦抚养到十三四岁,便有一个陌生男子从身边夺走一个女儿,直到最后只剩下他们老两口相依为命。
而摔跤能打破女儿们的宿命,他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但至少能为女儿们的人生开辟更多可能性。“我把她们培养地出色,将来她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伴侣。”简简单单一句话,爸爸希望女儿将来有能力、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伴侣的主动权。
“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妈妈往往是更柔软的,而父爱,则代表刚硬、代表严肃、代表不可违逆。毫无意外,职业摔跤手的训练之路充满冷眼和嘲笑,年幼的女儿不理解,认为爸爸是魔鬼,但历经世事的爸爸多么清楚,未来的她们,一定会懂得爸爸的良苦用心。
前段时间看《朗读者》,有一篇是作家麦家朗读给自己儿子写的一封信。博学明智、洞察世事如麦家,依然无法处理好自己和父亲的关系,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多年与他没有任何交流,说到这些的时候,这位写惯了谍战剧枪林弹雨尔虞我诈的父亲眼里满含泪水,一度哽咽。
“我爱你,真想变作一颗吉星,高悬在你头顶,帮你化掉风雨,让和风丽日一直伴你前行。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对不起,儿子,我也不会这么做。为什么?因为我爱你,因为那样的话,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苍白的、弱小的,至多不过是一条缸里的鱼,盆里的花,挂着铃铛叮当响的宠物。这样的话我会感到羞愧的,因为你真正失败了。”
儿子去国外读书了,临行前,爸爸偷偷将这封信塞进儿子的行李箱,并附上了2000美金。“儿子看后在微信上给我回复了两个哭脸的表情。”麦家说,看到那两个哭脸时,他自己也哭了。仿佛父子之间的所有误会、不理解、冲突都被这两个哭脸化解了。
几乎每一位父亲都会撞上一个、甚至几个青春叛逆期几乎无法沟通的熊孩子。麦家遇上了,马哈维亚也逃不掉。辛辛苦苦将大女儿吉塔培养成国家级摔跤运动员,进了国家体育最高学府,然而这让外人艳羡不已的一步,却让父女之间产生了深深地隔阂。
女儿嫌弃父亲太冷酷、教练的方法太老实、老套。“我现在是国家级运动员了,不必什么事都按照爸爸教的做。”回顾我们叛逆的青春期,几乎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爸爸都经历了“崇拜-不屑-崇拜”的三步曲。在我们初对这个世界有粗浅、稚嫩地认识时,往往自以为什么都懂,爸爸说的都是过时的、老旧的、跟不上时代的。
当马哈维亚看到作为摔跤手的女儿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后,开始留起长发、涂起指甲、戴起耳环时,他的内心是极其纠结的,一方面,作为父亲,谁不愿看到自己的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职业摔跤手,他知道女摔跤手在穿衣打扮上花的心思都是从摔跤训练上分出去的,不再专注训练的女儿未来能否真正实现理想?父亲有话难言。
连续两场赛事失利的吉塔终于意识到自己错了。她怕父亲责怪她,可是她不知道,远在家乡的父亲比她更难过。一个电话、一场痛苦,女儿的眼泪就是化解父女隔阂的最好润滑剂。当吉塔向爸爸说“爸爸,我错了”的时候,相信她的内心是有一股巨大的幸福感涌入的。因为她知道,她终于跨越了叛逆误解的大江大河,得以与在河对岸相望的爸爸心灵重逢了。电影里,电话这头阿米尔·汗包起眼泪花的眼睛,彻底戳中我的泪点。
3.
何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爱,全世界各种文化背景下的父爱似乎大都很含蓄、很隐晦、很低调。
有位好朋友,5年前父亲去世了,前几天是爸爸的忌日,他在唱吧上为爸爸唱了一首《父亲写的散文诗》,他说“父亲走了5年,很是想念。”他曾给我讲过一件和父亲之间的小事,刚读初中开始住校的时候非常想家,但懂事含蓄如他,不会将想家的情感直接告诉父母,但常常写信与同学倾诉,有一回写好的信还未寄出去装在衣服口袋里,碰巧被来学校看望他的爸爸看到。但当时爸爸从未表露,只是比以往更加关心他,来学校看他的次数也明显增多了。而知道当时爸爸看了信则是多年以后的事儿了。
电话和解后的马哈维亚立刻出发赶往女儿学校,那颗燃烧的心又回来了。自己吃苦受累和女儿的冠军梦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当女儿要被学校开除学籍时,这位铁血汉子般的爸爸又包起眼泪花向校方求饶。
戏剧的是,在吉塔最为关键的夺冠之战时,爸爸却被教练恶作剧关了起来,已经白发苍苍的父亲急得像个孩子,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但当挣扎绝望之后他立刻冷静下来、闭上眼睛,他想通过父女身体里流淌的一样的血液来实现灵魂的指导吧,望着观众席上空空的座位,吉塔似乎也感受到了父亲的灵魂:“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要凭自己的力量战斗,尽全力…救你自己!”
再一次被戳中泪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爸爸时不时会告诉我们一些再朴素不过的人生真理,听上去稀松平常,直到你真正经历过之后才懂得深处的道理。就像从小爸爸就告诉过我的那些道理“跟同学相处,自己吃点亏没什么的,一定不要占别人的便宜。”“遇到一点小事不要打退堂鼓,坚持一下就会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就不算什么了。”“出门在外,先吃饱饭,再出门奋斗!”……电影里的马哈维亚爸爸还说过一句:“要时刻记得,你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金牌不会长在树上,你得努力,得有激情,得下功夫。”
“女儿扎着马尾辫 跑进了校园 可是她最近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 我老成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女儿一定 会美得惊艳 有个爱她的男人 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这些 我却不忍看她一眼……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 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 就是一辈子”
最后以许飞的这首《父亲写的散文诗》结尾,当吉塔终于获得摔跤世界冠军时,爸爸幸福地揽一双女儿入怀,相信那一刻对他来说金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他的女儿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