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这是我曾经听过的一句话,以前是用在看起来比较弱势的人,在受到欺负或者不公正对待时的后续反应。而今天,用在行事低调,看起来默默无闻的人身上一样合适。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很多种类型的人,有的特别喜欢发状态,你可以通过朋友圈看到他一天的大部分动态。而有的基本上不发状态,翻开他的朋友圈,看到的要么是很久以前的,要么根本见不到。这种很少发朋友圈的人又分为两种,有寥寥数个高光时刻和一些莫名的分享,以及确实什么都没有,要有也是一些含有情绪的。
这些沉默的人也因此可以划分成两种,一种在默默的积蓄力量,逐渐的壮大自己,偶尔会呈现改变中的自己;一种依旧在沉默,偶尔会发出沉默中的呐喊和挣扎,最终再次陷入沉默。朋友圈中的状态,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表现。
小A是我大学的同学,做事非常的自律,每天需要做好什么事情都是提前做了计划的,被当做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而他也和我们预料的一样,顺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考取了律师从业资格,拿到了想要的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从来没有松懈,一步步的向着他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在前些年稳定下来,工作生活双丰收。
翻开他的朋友圈,没有多少条内容,一年下来总有有十条就算很多,通常是好几个月才有一条,但是全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寥寥数条中,记录的都是他人生最为关键的时刻,也是他进步的见证,其余零散的一概不见。他是属于默默的在现实中实现自己,只有在特殊时刻才会想到要记录一下的那种人。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种类型的人,他们平时不声不响,不代表真的就是在沉默,而是在默默的积蓄力量。他们的特点在于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有非常好的消化能力,或者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发出来。等你回去翻看他的经历时,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他们已经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获得了那么多的成就,只是他们不说。
很少发朋友圈的却也不代表都是这种心态,也有可能是真的什么都发不出来。作为接近其中的一员(脸皮厚,不觉得是),对另一种情况深有体会,不是不想发,而是没法。这种沉默的人就真的是在沉默,因为每当有事情或者心情想要抒发时,就会看到别人的状态,对比之下总觉得自己的有些莫名,有些丢人。
然而尽管如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却依然不会有什么变化,可能曾经想过要改变,最终却败给了现实或者自己。这些沉默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发,或者想要发的被自己给否定了。之所以说接近,也是因为我就是这种状态,梦想很大,现实很小,偶尔有的一部分,也是关于心情或者感慨的。
生活从来都不具有它的态度,只会给你现实,然而当你给它什么态度时,它也会以相同的态度来反馈给你,有时甚至会放大,因为社会是一个复杂体,你得明白自己身处其中。那么你的态度就十分关键,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有的人简单化,有的人复杂化,但最终取决于你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