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400/c0cb9a6517bed525.jpeg)
-01-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毕业之后,过得更好的,往往是班里成绩普通的学生,那些顶尖的资优生,却过的并不如人意。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是嗤之以鼻的,认为这实在是偏见,就和成绩好的女孩子都长得不好看,漂亮姑娘都不会读书一样,是给心底的妒忌找的借口。
现在,听过的见过的故事多了,细细想来,这句话的出现是有很多原因的。
-02-
对于围观的吃瓜群众来说,那些“别人家的孩子”一定会顺顺利利地升入重点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大公司,三年主管五年经理,最后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
我高三时楼上的邻居,一直把我当成别人家的孩子,对我赞许有加。
高考后搬家断了联系,过年期间偶然与我爸妈碰面,一听说我在杭州工作,那位叔叔掩饰不住对我的赞许,都觉得我能凭自己的努力在更大的城市立足,很看好我。
等毕业后,发现那家的孩子找的工作也并没有比自家的好,原本的期望落空,嫉妒则有了生长的空间。于是逢人便说,我早就知道,读书好的孩子不一定就有出息的嘛,看看我家的孩子一样过的很好。
工作和读书不一样,上学时成绩好总是自带光芒,而评价成绩的方式又如此简单粗暴,谁优谁劣,一看便知。
而工作好坏,不只是靠努力,评价标准也很多元。行业选择,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甚至运气,都能成为决定命运的因素。
但很多人又总是把收入当成单一的衡量标准,有些人是真的混的不好,有些人只是做着适合自己但工资不太高的工作,在旁人看来,一样是没有出息。
所谓成绩好的学生未来一定会有出息,会一直比自家孩子优秀,这种想法就和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样不靠谱。最后的结果与自己预想的有落差,自然觉得他们过的不好了。
-03-
不过,学生时代成绩优异不见得一定是好事,成绩是光芒,能让别人看到自己,也会掩盖自身的局限,等到毕业后,才慢慢展露出来。
我有个闺蜜,第一次认识她是在初中,她是我们班的班长,不仅成绩优秀,工作能力与人际交往都很强,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正因为她成绩好,父母便特别安心,忽略了一些缺点,也并没有刻意培养她其他方面的技能。她也不是个很有野心的人,毕业后找了个稳定的工作过过小生活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最近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她发现妈妈很爱管她,盘问她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甚至晚上不睡觉跑去翻她的快递。其实她只是变普通了,就像她自己一直认为的那样。
但没有了成绩的光辉,父母看到了她的缺点,没有了升学给人的向上姿态,之前的优越感都没有了,她的爸妈,焦虑了。
不过我倒觉得这是个好事,毕竟我的成长,也是从和父母意见不一致开始的。
还有个同学就比较伤感了,是我高中同班的一个男生。他成绩很好,经常考个全校第一,还是班里的体育委员,高三最后一次运动会,他们那一场开始后突降暴雨,在全班的欢呼声中,迎着暴雨赢得了第一。
然而,现在毕业快一年了,我听说他还没有去工作,因为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却一直没有满意的。高中的时候姿态太高,现在就更加受不了落差吧。
我刚毕业的时候也有这种想法,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的书就只是做些杂事么?只不过,学习后就会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懂,工作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
相比之下,我的同桌就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正是因此,她决定报考和英语有关的专业,大学期间兼职给中学生补课,爱上了教书育人。现在她已经成功考上英语师范研究生,继续深造去了。
-04-
最后,我想给大家讲讲“鸡群效应”。
普渡大学的一位生物学家威廉·缪尔做过一个实验:首先选择一群普通的鸡,让他们独自生存繁衍到第六代,然后又选出生产力强的鸡创建了第二个鸡群,它们可以被叫做“超级鸡”。
在之后的繁衍中,每一代都会被选出生产力强的组成一个“超级鸡”群。
实验最后,那些普通鸡都生活的很好,产蛋量也不错。而那些“超级鸡”呢?它们最后只剩下了几只!因为那几只把其他的鸡都啄死了。
小时候爸爸也养过鸡,除去先天因素,确实是越凶的母鸡越会下蛋,毕竟它们吃得多啊。放到班级里,竞争意识过强的学生便是那些“超级鸡”。
初中时候有个同学,白天和别人一起玩,晚上回家努力学习。那些和他一起浪的同学被忽悠的成绩很差,而他自己则很优秀。
这种做法其实挺害人害己的,同学被拉下水了不说,自己也因此荒废了白天的宝贵时间。
我回家做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而他则还要巩固知识,效率也不会很高。所以虽然他成绩不错,却不能排上前几名。
我有时候会遇上同学来请教题目,要是成绩普通的同学还好,若对方成绩也很不错,我就会有点犹豫,万一把人家教会了之后成绩超过我怎么办?
不过我最后还是认认真真解答了,一方面是对自己有自信(没错我就是这么自恋),另一方面,教人做题和自己做不一样,对方会提出很多之前没想到的过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巩固知识,还能从更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
-05-
学生时代,如果竞争意识太强,就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挖坑。工作讲究的是团队的成绩,如果为了自己能够突出影响到别人,正常的公司都不会欢迎。
领导会更喜欢个人能力强,并能把这些完美的融入到团队中的人。
学校的排名,在督促学生努力的同时也埋下了不当竞争的隐患,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合理竞争,才能让大家都变得优秀。
不管你是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努力都是不变的主题,不要在意旁人的眼光,克服自己的缺点,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的“过得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