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时,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和别人攀比?
从什么时候,你的生活中逐渐缺失了自己?
这样的举动有意义吗?
你需要做哪些改变?
我想,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喜欢攀比,喜欢在生活中找到某些平衡点,或许是自我安慰,或许是不断努力,又或许是觉得不公。
这几个问题,也是这篇文章我为自己的梳理,到最后会得出怎样的答案,我们一起往下看。
因为存在,所以攀比
这个问题有些幼稚,有人群在的地方便会有攀比,而为何做出这种举动,更多的是出于人的本性:羡慕和嫉妒。
小时候,家长总会说一句话:“你看看人家,听话懂事,学习成绩这么好,再看看你,天天不让我省心。”
“别人家的孩子”是我们童年的阴影,也是我们攀比生活的开始。
渐渐长大,学校有红榜,每次考试的成绩按照先后顺序,清晰地展现在那张纸上,老师会按照考试成绩排座位,“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成了永远没有交集的两部分。
在这期间,他们保持着默契,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会有对方的出现。
前两名的同学会暗自较劲,下次考试时一定要努力超越对方。
成年后,进入成人社会,由于高考失利,曾经要好的朋友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我很低落,我会攀比,会自卑。
大学毕业后,有些同学继续读研,有些出国留学,毕业四年,同龄人大多成家生子,而我仍旧单身一人......
无数次的攀比,让我有时倍感疲倦,但这种状态一直存在。
我在想:我为什么要攀比?
因为本性中的脆弱,还是不甘心?
它们都存在,伴随着我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多。
害怕输给别人,也害怕人生就此平庸。说到底是心态问题,我至今未找到让自己生活平衡的那个支点,攀比的原因更多是不自信。
攀比成了我催促自己前进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专升本,亦或是自我成长。身边优秀者很多,我总是担心会被落下,会被后来者超越。
这种状态是好是坏,暂且不说,但却为我带来很多困扰。
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我会沮丧,会怀疑是否真的努力了。
害怕周围人对我失望,也害怕有一天不再成为别人心中期待的模样。
交替的心理时常让我感到不安和焦虑。
攀比,为我带来更多的烦恼,从另一个方面,催促着我进步。
这就是现状,更是常态。
攀比的意义,是自我的定义
一个月前,同朋友聊过一次天,她的很多问题也是我面临的,但作为旁观者,我仍旧开导着她。
朋友和我比起来,有更深的自我束缚情结。
何为“自我束缚”情结?说白了,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害怕努力会让很多人失望,所以不断加码,拼命追赶与周围人的差距。
我们都是生活在套子里的人,渴望挣脱束缚,又害怕失去保护的屏障。这个套子就是攀比,当有了攀比,我们便拥有一份缘由,无论是努力还是退缩。
因为别人的优秀,所以我要努力变得更好,因为别人拥有的太多了,而我没有这么多优质的资源,所以达不到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看来,攀比无法具体定义,而要看我们如何看待它,用何种方式处理它。
当我们拥有积极的能量时,攀比会成为动力;当我们以羡慕嫉妒的方式对待时,它会平添许多烦恼。
如果一定要给“攀比”赋予某些意义,应该是:不断认清自己,改变现状。
攀比是起点,但绝不是过程。
昨天午休看了陈坤的一本书,他在其中提及自己初到北京时的生活。
从舞蹈演员到考上北电,面临八千元的学费,陈坤有些吃力。他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在酒吧驻场,只凑够了三千多元,好在朋友的帮助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在《行走的力量》采访中,陈坤回忆青年生活。比起同龄人,他生活很艰苦,家中有两个弟弟,对于母亲来说,这是压力,对于自己而言,这是动力。
他需要比别人更努力,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才能达到平凡人的逆袭。
此时的“攀比”是一种正向的力量,有了差距,才知道缺失的部分在哪里,我们该从何处做,如何做。
攀比的意义一定是让我们变得更好些,更自信些,而不是反向作用。
放平心态
我们最终的对手只有自己
这句话说出来我笑出了声,鸡汤并且很浓郁。但这是我送给现在的自己一句最真诚的话。
正如前文所说,大多数的攀比源自于内心的不自信,从而导致心态的不平衡。
改变攀比对我们造成的弊端,首先要从心态开始调整。试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改变究竟是为了什么?
别人的眼光,还是你自己想要去改变的初心?
我想最终我们都要走向后者吧,我们永远是生活的主角,而不是为了别人而活。
写到这,我想起悦己的一句话:终其一生,取悦自己。
我们能否为了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即便是努力,也不要附加太多的东西,毕竟这个世界上,除了一直向前走,还有停下脚步看看此刻的风景。
每天进步一些,只要比昨天好,就足够了。
我想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因为逐渐长大我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有些事情是我奋斗一生也无法达到的高度。
与其这样,何必为自己立下诸多无法实现的目标值呢?懂得知足,每一个阶段多一些成长就是最好的进步。
平常心对待,并非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好的结果。
这是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有时候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我们还要去努力吗?当然,努力有时候是为了那个结果去做,但有时也是说服自己的方式。
找对方式,用心去做,结果怎样,平常心对待。
《肖申克救赎》中的安迪早已放弃申诉,他不再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
改变自己的现状,寻找出口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或许我们没有安迪如此好的心态,但在充满各种色彩的世界中,我们能否沉静下来,认清自己,找到走向下一个路口的方向,才是克服“攀比”的最佳方式。
图片来自图怪兽
你好呀,我是羊达令,一个会唱会画会写的轻度女神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