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开简书日更时,都会看到日更名片上的这句话:让坚持成为习惯。
简叔的这句名言挺激励人的。每次写日更时这句话便首先映入眼帘。心头有一股蠢蠢俗动的热流和冲动。
即使当时并没有什么素材可写,可两眼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脑海里的思绪像一叶小舟在浪尖上翻滚,腾跃……
是啊!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每天周而复始地去做同一件事。
做同一件事,三五天好坚持,30天,100天,365天却是对自我的极限挑战。
三分钟热度。一般人都是有的,但要维持365天的热度持续不减,没有坚强毅志力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好与兴趣,而是如蜗牛般的坚持和乌龟一样的韧力。
一个全新生命的诞生,要经过分娩时的震痛,只有经历艰难的痛不欲生,才能获得新生的喜悦。
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
春末夏初,在地下孕育了七八年的蝉儿渐渐出土。我们小时候都喜欢在夜晚的树下摸刚出土还没有脱壳的蝉。
记得有天傍晚,我摸了两只放在了用竹签编织的小笼子里,因为好奇,我想看看倒底“金蝉"是如何脱壳的……
爬在桌子上,我傻傻地瞅着被装进笼子的两只蝉,二三个小时过去了,可它们却无意爬出那硬硬的蝉壳,它们的“有意对峙"冲破了我的底线。
从笼子里我顺手拿出一只蝉,小心奕奕地“帮"它脱去了还不是怎么坚硬的衣壳,去掉外壳的小蝉看起来格外地虚弱,也许,明天清早就会长大吧。我会心地笑了,带着一种满足躺在床上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笼子里另外那只蝉也把壳退在了笼子的竹壁上,两只蝉都长出了宽大修长的透明双翼,一只在竹笼里不停地飞着,撞着,想飞出那"禁锢"它的“牢笼"。
而长相一摸一样的另一只,却只是噗㘄几下翅膀并没飞起来,打开小竹笼,一只蝉急不可待地飞走了,远远地落在一棵大柳树的枝头,而另一支却搧着大翅膀飞不起来。
无奈,我用手拿起放在了一棵树干上,它只是慢慢地往树的上端爬着。
当时的我,很是不解,心里直纳闷:怎么会这样呢?难道它有残疾吗?……
十几年之后,看了篇文章,文中讲到了化蛹为蝶过程:蛹的一端有一个小孔,那细小的蛹洞成了幼虫蜕变成蝴蝶的鬼门关,通过小孔的挤压,使翅膀的根部充血,变很更加伸展有力,经过这道生死相博的鬼门关,挤出的幼虫才能振翅飞翔,蜕变成翩翩起舞的蝴蝶。
我终于明白,那只我曾经“帮助"过的蝉为什么只能爬行而不能飞翔!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在其成功的背后又有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也许故事中有痛苦,徬惶,迷茫,放弃,重振自我……
也许故事中有欢欣,喜悦,希望,奋发,以及那持之以恒的坚持……
每天把写作当作一种任务,把坚持当作一种必修,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也就成为一种习惯。
只有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每天的写作才不至于成为我们的压力,才能有自信并愉悦地去完成日更。
只有让坚持成为习惯,我们才能稳稳当当,信心满满地走完365天的日更。
也许,那时回头再看:别人已被你甩在身后!你的创作之路已不再拥挤,道路宽阔而通畅!你也就成为"小白们"心目中“大咖……大腕……大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