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批判性思维教育读书
你是谁?--解读《超越感觉》-1

你是谁?--解读《超越感觉》-1

作者: 海若音 | 来源:发表于2017-01-15 10:12 被阅读0次

    《超越感觉》是最近开始读的一本书,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译作审辩式思维)的经典入门书籍。“批判性思维”很少纳入传统学校教育,但是

    “不夸张地说,大学里,批判性思维是除了专业主课以外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然而,我看了开头,就放下了好多天。不仅仅是因为是英文看起来费劲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大脑没有习惯于这类严谨的理论性文章的阅读。但我知道批判性思维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能力,因此,我又重新翻开这本书。借助思维导图的工具对第一章进行了精读,这次读完发现了新的天地。

    首先,前言中介绍了整本书的结构,共分四个部分:

    一、背景:主要讲重要的几个概念:个体,思考,事实,知识和观点,以及如何克服阻碍批判性思维的观点和想法;

    二、问题:如何识别和避免思考中的常见错误;

    三、策略:各种处理问题的技能;

    四、当代问题:优秀思考者关注的其他重要问题

    第一章题目叫“你是谁”,初看标题时有些纳闷,这和批判性思维有什么联系呢?在边读边画了第一章的思维导图后,画着画着逐渐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框架。

    从问“你是谁”开始

    第一章其实是在明确一个概念:个体(individual),以及如何成为个体的原则。个体,在词典里的释义是:(思想或行为)与众不同的人,有个性的人。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解释这个概念,而是从抛出“你是谁”这个问题开始。

    为什么要从这个问题开始呢?因为作者想剖析的是未能成为独立个体的背后,是未意识到的那些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只有意识到这些影响,才能有意识地超越这些影响,成为独立的个体。

    关于“你是谁”这个问题,作者采用层次递进的结构不断地将这个问题的回答深入到核心:“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和想法?”

    接下去的这个章节的主体,都在论述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说到时间、空间、生活环境、养育者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各项分别列举了很多例子进行阐述,因此很好理解:

    在纽约生活了18年的人或在偏远农场的人如果到规模3000人小镇的大学里学习,会觉得困难,虽然原因可能是相反的;

    对运动的爱好,美国人的兴趣可能是橄榄球、棒球或篮球,而中国人更喜欢乒乓球,欧洲人更喜欢足球;

    然后,从年轻人接触学校课堂和大众文化(电视节目和商业广告等)的悬殊对比开始,自然地将读者的关注点引向:大众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什么?

    1、广告:口号和公众人物的推介煽动了大众的情绪,创造了虚假的需求;

    2、电视节目:频繁场景变换和感观刺激吸引观众注意力,减弱了学习和工作的专注能力;

    3、大众文化推行的价值观有悖于父母的价值观。

    环境对自我形象的影响

    从质疑一个很常见的自我的判断开始,用Dr.Maltz的学生正面自我形象的实验结果 ,和销售的负面自我形象的销售结果,从正反两面论证,引出了“过去的经验就象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催眠,暗示着一种结论,并且促使这个结论成为事实。”

    童年的重要影响

    引述心理学家对童年的研究,由于童年时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是最易受到环境影响的。每个人在童年时受到的对待形成了四种人生观:

    我不好,你好;

    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不好;

    我好,你好。

    其中,第四种人生观是唯一建立在信念,思考和行动上的有意识的观点。

    方法论

    分析完所有的影响后,下面该进入“怎么做?”环节了吧,且慢,作者在给出具体的做法之前,先提出出了问题:个体如何定义、一个人能达到的什么样的个体化程度。他还是先从大众的理解误区开始,“个体=做你自己的事”,其实还是忽视了之前所提的各种影响。接着作者举了著名的巴甫洛夫狗实验来类比,进一步强调个体化必须发展自己对于外界的反应,而非无意识地做出自然反应。

    接下去才正式进入到怎么做的环节:

    1、不要不加思索地接受自己的第一反应;

    2、明确你反应的原因;

    3、考虑其他反应方式;

    4、思考是否其他反应方式更合适。

    这一章里,作者花了大量笔墨阐述了“what",即什么阻碍了我们成为独特个体,说清楚了问题后,解决方式就简单了,所谓“问题即答案”

    写完这篇文章,感觉对这一章节的理解清晰了不少,经过思维导图理出了文章的脉络,原来头脑里碎片化的信息被串起来了,通过每一环节的分析体会到了作者思维的严谨和阐述的详尽,对自己的写作也是很好的启发。所以读书不能只靠“看”,反复的思考和输出才能将书中的内容看清,记住并去运用!接下去,我想要做的是,一、应用这一章的方法,审视自己日常的看法和行为;二、继续看,继续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谁?--解读《超越感觉》-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uy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