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与道德经

作者: 波士私塾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00:09 被阅读2次

    儒释道在中国的深远影响是很难用文字来表达的,那么儒释道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

    金刚经与道德经

    在谈儒释道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认识一下这儒释道三学派的创世鼻祖。儒家思想开山鼻祖是孔子,其有七十二贤弟子。释家即为佛教,释迦牟尼自立成佛,在菩提树下悟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至于佛教传入东土,则是南朝时期,达摩东渡见梁武帝,二人话不投机,无奈乘一叶扁舟逃到嵩山,面壁思过九年,即为禅宗,其广为传道,其最为有名的弟子是傅大士。道家大家想必更为熟悉,老子李耳骑青牛过函谷,西域流沙,留给函谷关令尹喜五千字的《道德经》。老子直传弟子不多,唯有庚桑楚,至于尹喜得道德经后授弟子鬼谷子,而鬼谷子得高徒苏秦张仪庞涓孙膑毛遂等,可见道德经之影响深远。

    金刚经与道德经

    我觉得老庄孙子对儒释道的关系解读是有趣的,读来也颇有收获,在此为大家推荐。

    我们知道一代大师南怀瑾先生学识渊博,对国学的研究和发展均有较深的造诣。南怀瑾先生极为推崇的傅大士对儒释道的关系解读形象生动: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学为心。南怀瑾先生也曾将儒释道喻为: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老庄孙子这本《金刚经与道德经》可读之处是引经据典,故事颇丰,引人入胜,读来兴趣盎然。

    金刚经与道德经

    孔子问教于老子的典故大家是知道的,老子借水寓意“上善若水”,而达摩东渡传教,佛学之所以能够在华夏大地繁衍生息,得益于道家文化对华夏民族的教化,使得东土震旦有大乘气象。

    儒释道各为显学,实则自本自根,同出而异名罢了。

    关于傅大士的生平简历,此处仅做简述: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傅大士24岁。有一天,他在稽亭塘边捕鱼,来了一位头陀,名叫达摩,印度人,从嵩山而来,人们叫他嵩头陀。他指点傅翕,使他顿悟前缘,投身佛门。因问修道之地,嵩头陀指了指松山下双寿树说:“此可矣!” 此后,傅大士就来此结庵修行,这就是以后的双林寺。

    我们耳熟能详的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述的即为这位被南朝梁武帝敬为上宾的傅龛傅大士。

    无论是儒家的“学而优则仕”,还是佛家的“如是我闻,自利利他”,或是道家的“少私寡欲,见素抱朴”,不管是“干禄”,还是“耕读”或者“农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需要日有修道之心,好自为之的自律。

    最后让我们一起拜读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诗句:“左列功名右谤书,人间处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悦,万事浮屠过太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刚经与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yt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