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看过的书,浏览过的文章,这些内容都会想当然的保存在大脑当中;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在读书过后,感觉读了很多,过后脑袋空空如也。
俗话说,记得快忘得快,记得慢忘得慢;这个是针对以前的机械记忆而言的,因为记得慢需要巩固的次数就多,根据记忆规律,记住的东西更难遗忘。
我们读书也是如此的,读书时间短,投入的思考就少,就容易忘掉;而读书时间长,投入的思考就长,更容易记住书中知识点。
很多人读书之后很快忘掉,其本质只是大略地翻阅而已,大脑的神经元只是随意的碰触,并没有通过思考形成联结。
峰终定律告诉我们----看完一部电影留下印象最深的就两个点:一个是峰值最高点也就是电影中最出彩的高潮点,一个是终点也就是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收获。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使得我们的脑袋变成极为高效的工厂就需要不断的遗忘。
学习是学习,遗忘也是一种学习,而那些真正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不会忘记的;我们吃多了会上厕所,而思考也需要整理,只有通过时间分化的考验,通过遗忘筛选出的才是最重要的信息。
我们读书就如同去认识一道糕点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品尝糕点上面,而没有去深入分析其原材料和制作流程;所以我们品尝食物最多是一位食客而不是美食家。
而读书过程就是一个还原第一手信息的过程。新闻等未经加工过的是第一手信息;很多时候我们读的各种摘要是第一手信息的整理则是第二手信息;而对其进行思考升华的东西则是其第三手信息。
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去拆梯子,将第三手信息进行整理量化归纳删繁就简找到其核心的、规律性的、原理性的、底层逻辑性的东西等属于元认知的知识才是需要我们要掌握的,这个就如同我们需要掌握的数学公式一样。
一类是关于历史类方面的书籍诸如《史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朝那些事儿》等等;
一类是关于个人的传记诸如《曾国藩传》《任正非传》《王阳明传》《史蒂夫乔布斯传》《拿破仑传》等等。
学生时代的读书更多的是为了考试而用,我们叫做学院派读书;而成人上了社会上的读书更多是为了使用,我们叫做致用性读书。
从结婚到生子,从员工到领导,随着我们身份的不断变化,我们就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适应我们角色的发展,否则能力和位置不能相配就会惨遭淘汰。
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从如何恋爱到如何教育孩子,从如何提高职场技能到如何做好管理,每一步的跃迁都需要我们去读书和学习。
成为一名社会人,谁能够真正地帮到你,唯有自己,唯有读书,唯有让自己变得厉害起来才可以。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靠读书来拓宽认知的边界,发现跨界的联系,最终实现独特的跨界本领。
举个例子:美团王兴,他能够从BAT中突围而出,背后离不开其独特的思维模式,更离不开他爱看书爱思考爱探索新事物。
对王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有限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是在规则之内玩游戏,无限游戏是创造规则让游戏玩下去;而无限游戏又包括很多有限游戏,无限游戏玩的就是规则,玩得更是探索和改变边界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