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这本不足百页、一会儿就能看完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马尔克斯最引以为傲的作品,是“我所有作品中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小说讲的是上校年轻时参加战争,战争结束后政府许诺要给他们养老金安度晚年,于是“自上次内战结束以来过了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十九年前国会通过法令,上校为自己申请得到批准就花了八年时间,之后又用了六年才把名字登记上去。从那之后上校就再也没有收到过来信。
期间他妻子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他们的儿子也已经死去,他俩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诺,寄给他们养老金。为了生活,他几乎变卖了家中所有的东西,人更是“浑身的硬骨头就像是用螺钉螺帽连接起来一样。”而老太太呢,“简直就是由几块白色软骨构成的,靠一根僵硬弯曲的脊柱勉强支撑着。”
每个周五上校都去等邮船,多年的等待让他很快就能认出舱顶的邮袋,他跟在邮电局长的身后,满怀期待又非常害怕。被告知“没有人给上校任何东西”时,又极力掩饰“我没在等什么,没有人给我写信。”尽管一次次失望,但还相信“用不了多久退伍补助金就来了,”“得挨着个来嘛,我们是一千八百二十三号”,甚至还想通过选举改变命运,“从第一版看到最后一版,甚至连广告也没有放过。”然而报纸上也没有他的期待。
文中另一条线是那只斗鸡。这是上校的儿子留下的,他在斗鸡场上因散发秘密传单而被乱枪打死了。上校幻想着三个月后斗鸡会后能卖出个好价钱。
政府里的人随便说几句安抚人的话,就像刮了一阵风,却不知下边的百姓认真得像个傻子,痴痴地等,傻傻地等,一等几十年,那种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感觉,真是让人心痛。
当兵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回家之后一定都很分散,他们很难联系到一起,更没法齐心合力地有计划地去上访,结果就被他们那样地戏弄,就只能傻等空等。有的人可能早就死心了,可是上校还在等,这给了他活下去的力量。其实他心里早就绝望了,但仍逼着自己去相信,哪怕只是一点点萤火虫的光亮。
我妈是一名退休的小学教师,有一年他们的工资理论上已经上调了,但实际上几个月都没有按条例发放。于是有“好事者”发起运动,打印材料,联名上书,组织老师们到市政府门前静坐。有人借故不去,我支持我妈去,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得要努力去争取,要团结一致地积极响应。后来,他们取得了成功。结论:团结就是力量。一定要努力去争取。
那就该到一月二十号了,那天下午,他们会付给我们20%的赢头。
那也得鸡斗赢吧。
这只鸡不会输。
可如果输了呢?我们吃什么?
吃屎。
吃屎。就像一个小品在最高潮甩出一个大包袱就戛然而止,可是谁也笑不出来。已经煮石头了,离吃屎还远吗?一对老人,就这样无望地等待,可悲又可怜。鸡能赢吗?能捱到那时候吗?无论是他还是她,亦或是它?
没有养老金,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就只能活得如此没有尊严。
想起龙应台关于读书的一段话:“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也许这段话放在这里并不合适,但我实在是真的想起了它。读书能让我们有尊严地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