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655315/1a604d442f189248.jpeg)
记不清新冠病毒肆虐了多久,只知道我们已经慢慢适应了它的存在。尽管它们反反复复,此起彼伏,不管是德尔塔,拉姆达还是奥密克戎。
令人讽刺的是人类自己创造了它们。那些个野心家,天良丧尽的家伙们,已经不能用“人”这个字来称呼它们,终有一天将报应不爽。
人世间本就多灾多难,活着实属不易。可是即便病毒肆虐,日子也依然要继续,作为普通人,要的不过是三餐可寄,除此之外若是时间、经济、精力有些盈余再想想诗和远方。
自从去年八月底九月初赶在“三伏灸”结束之后,本地疫情未起之前,走了一趟心心念念的川西,领略了大美风光之后,便老老实实地在家呆着,直至现在。每日除了正常开馆给客户朋友艾灸之外,就是年底女儿的辞职回家,然后搬家,一直未曾停下。打坐古琴全都搁下,除了挤挤海绵时间抽空看会儿书。
人生至多百年,日子贴地踟蹰而前,行脚绵绵,急管繁弦,岁月如押了赌注一般。人生有一半的时间在梦里,加上衰老与病痛,我们的时间能有多少呢。这一世为人,人身难得,时间何其珍贵啊。今日已是知天命之年,时常问自己,这一生,每天每刻你可对得起自己,是否时常懊悔,应该怎样珍惜余下的时光。
即便如此,人也总是难免有惰怠的时候,也总是要与自己的劣根性作战,依然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每每万分鄙弃自己,告诫自己不能把“随缘”二字作为自己随意放弃的理由。
直至近日,疫情又一波来袭,于是又开始闭馆。又把荒废了许久的公众号文章捡起来,也加入了简书继续练笔。想来惭愧,文字这东西是需要长期练的,许久没提笔就生疏了,尤其象我这种需要灵感的人。每天在家忙碌,生活日复一日,每天重复着枯燥而又单调的日子,若是总是无病呻吟是羞于提笔的。
一个人发呆时常常想着人生于天地之间,是宇宙的遗传体,日常一切所需都来自自然,一呼一吸都仰仗于自然。我们需要时常到天地间去,不仅需以清风为邻,细雨为伴,纵览山光水色,峰峦叠嶂。也要常常到天地间去,经历狂风骤雨的洗礼,让那细腻与粗砺锻造我们的肉体与灵魂。我想那些常常去徒步,并且勇于攀登高峰的人是最接近于自然的人,不仅是身体需要,更是一种精神需求。
人们总说旅行是会让人上瘾的,这句话经常远行的人是深有体会的。你一旦走出去了,就会发现大自然是有魔力的。当我们亲近自然的时候,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乐而不思返,那种自由与惬意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短暂的休整之后总能拥有无限的动力。于是你就会时不时想着要到天地间去,那是汲取天地精华,能量以及灵感的来源。多么希望今生的自己能走很长很长的路,看许多许多的风景,至暮色四合,至天荒地老……。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已经许久没有到天地间去了,虽然算起来只有半年的时间,但是对于一年要云游四趟的人来说已经很久了,我时常想念那些个在川西草原上乘着风,纵马狂奔的自在日子。
我是个为了自由可以挣脱一切束缚的人,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甚至极端到连婚姻,房子,许多人觉得必须拥有的东西在我看来都是人们作茧自缚的牢笼,自由的灵魂不愿意让自己长期囿于原地,哪怕是夜里睡眠时窗户也必是敞开的,因为哪怕是空气在我来说也必须是自由的。
或许象我这样的人是极少数的,人活一世原本很难定义有什么意义,我想好好活着,并且按自己的方式活着,便是全部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