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拙读:《中庸》心得4

拙读:《中庸》心得4

作者: 猪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8:32 被阅读0次

学习《中庸》心得


拙读:《中庸》心得4

一、用你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素位而行”。

回答:

素”,就是“本来”,就是“原本、根本”,就是“不忘初心”。

“素位而行”出自第十四章(修身)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我理解的素位而行的意思如下: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夷狄之地,就做夷狄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安然自得。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巴结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以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素位而行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

“素位而行”的说法近于《大学》里面所说的“知其所止”,换句话说,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分守己。

这种安分守己是对现状的积极适应、处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如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说:“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然后才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

事实上,任何成功的追求、进取都是在对现状恰如其分的适应和处置后取得的。一个不能适应现状,在现实面前手足无措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这山望到那山高”,实质上是没有认识清楚自己,迷失了方向。

与“这山望到那山高”密切相关的另一种迷失是不满足自己的职位,总是奢望向上爬,奢望高升,总是怨天尤人,而不像圣人所说的那样“反求诸其身”。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精神的深刻内涵,不能“素其位而行”,安分守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居易以俟命”,而是心存妄想,只知道羡慕,甚至嫉妒别人,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向上爬,“行险以侥幸”,结果是深深地陷入无休无止的勾心斗角和无尽的烦恼之中,迷失了本性。

凡有奢望,必生烦恼。

所以,不要去妄想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拙读:《中庸》心得4

2 、中庸之道费而隐,“人犹有所憾”,你会有所憾么? 为什么?

我觉得对于施行“道”,或者就说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人力有时尽,圣贤难免有不如意,我觉得要辩证的理解。

这句话原文如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难解的词语如下:

  (1)费:广大。隐:精微。(2)夫妇:匹夫匹妇,指普通男女。(3)与:动词,参与。 (4)破:分开。 (5)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引自《诗经·大雅·旱麓》。鸢,老鹰。戾,到达。(6)察:昭著,明显。 (7)造端:开始。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下分明。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这一章另起炉灶,回到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进行阐发,以下八章(13一20)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的。

  正因为道不可须臾离开,所以,道就应该有普遍的可适应性,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连匹夫匹妇,普通男女都可以知道,可以学习,也可以实践。

  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一般性地实践是一回事,要进入其高深境界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道又必须有精微奥妙的一方面,供德行高,修养深的学者进行深造,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如此两方面的性质结合起来,使道既广大又精微,既有普及性又有提高性,既下里巴人又阳春白雪,说到底,是一个开放的、兼容的、可发展的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不可能精通多门类的专业技术,但尽管如此,认认真真做好应该做的事,我认为也就和乎“圣贤之道”了。

  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凡事都有一知半解与精通的区别,匹夫匹妇与“圣人”的分别也就在这里。认认真真的知好一知,解好一解,又有何憾?


拙读:《中庸》心得4 大拙 大拙写字

相关文章

  • 拙读:《中庸》心得4

    学习《中庸》心得 一、用你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素位而行”。 回答: “素”,就是“本来”,就是“原本、根本”,就...

  • 拙读:“中庸”和治国做人

    “中庸”和治国做人 说到治国理政,“哀公问政”一篇可谓是《中庸》全篇的枢纽。在此此前各章主要是从方方面面论述中...

  • 读中庸之心得

    读中庸之心得 眨眼间,中庸就读完了。文文老师每天的激情解说,以她强大的正能量,引领着大家在大道上行走。我能够在这样...

  • 《大学》第17课

    作者:陈婧 学习心得: 1,本周的主题是【诚其意】,今天学习《中庸》阐述【诚意】的4个重要论述: ①中庸在一开篇就...

  • 为什么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心得(二)

    为什么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心得(二) 第二章心得体会: 这是第二章,此下十章都是论中庸,来解释首章的意思...

  • 守拙,是一种智慧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提到,大巧若拙,而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是道家对拙的认识。守拙,似乎有点与儒家的中庸相近...

  • 中庸是最高的德行,为什么民众却缺乏它――中庸心得(三)

    中庸是最高的德行,为什么民众却缺乏它――中庸心得(三) 第三章心得体会: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民众缺...

  • 《中庸》心得

    中庸,被孔子定位为儒家的最高境界,是几乎无法达到的境界。中,不偏不倚为中;庸,平常。中庸,即恰到好处,无过和不及。...

  • 中庸守拙,切勿招摇。

    改名换姓,隐姓埋名,又当如何,还不是有被认出来的那天。

  • 再读中庸

    前日,与朋友闲聊,谈及“中庸”之道。一时兴起,时隔多年,再读《中庸》,感慨万千,拙文记之。 中国人无人不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拙读:《中庸》心得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jp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