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言情类小说一向不屑一顾。当年学生们热读琼瑶时。为了教学研讨,也曾跟着读了一些,总觉得不如金庸古龙来得畅快,总感到年青人激越中含着稚嫩——铅华未去,纤尘未挥。但为理解学生,也试着从文学角度去品评此类作品,却总是随学生之云而云,似乎有些对学生欣赏作品之习惯存恭维心理。
而今,在又学生们的倡导和推荐下,我又选读几篇有些过时的言情小说,如今新潮的《恰似寒光遇骄阳》《废才逆天小姐》等,开始阅读时,也一与当初读琼瑶一样,是为了与青年人找共同的话题,去迎合他们的口味 。但读着读着便读出与当年不一样的感觉来,好像甘愿跳进作品设置的甜蜜骗局或惬意圈套中。觉得当今作家在文学手法运用上,真是煞费苦心,挤尽脑汁。而此见解却产生了与学生们格格不入的局面。
有学生批评我这位智力物质中有一大半是僵化生硬的顽石类的老师,读小说读得像潜入南海深处探测出多少万立方米的天燃气一样,不怕被天燃气毒死而不能浮出水面吗?如此阅读累不累啊!
我说是有些累,然而却能对得起作家伏案的冥思苦想啊。我想,作家们的精妙构思是需要我们读者们在文字表层去挖掘其含蓄的艺术效果。如是,才能达到作家的目的。就像当年读林冲打高衙内那样,要读出林教头何以拳头举起时,看到是高衙内的脸,生硬如铁之拳就化成了软弱温柔之指了,这不正说明林冲妥协忍让的性格吗。性格受思想支配,却又支配着行为。这样的人物行为才显得人物思想的真实。
诚然,如此读小说,会被一些厚重的问题纠缠于脑际,甚而,闹得夜不能寐。但记得纪伯伦先生说过:上乘小说,不在于它向你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它不能向你显露的那一面。我觉得读小说就应读出字里行间暗含着的那一面。
读优秀的言情,如果读进去了,读的思维习惯仿佛是不以读者的意志为转移,并非你不愿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就能过得去产。它就像一个挡路的巨石,只有你奋力砸碎它,将它当成铺路石子,你才能顺利地过得去,且能看到前面赏心悦目的美景。而此过程却给我们带来颇为动心的快感 ,使我们平平仄仄的静谧日子在美好浪漫的文字中飞逝。
我读言情 我读言情 我读言情 我读言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