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放假之初,我把儿子曾经用过的钉钉账号设置成开心妈妈,进入了我们班的钉钉群。
然后发布了作业打卡,在设置阅读打卡时,有一个选项是“是否允许补卡”,我毫不犹豫地就设置成了“否”。我想阅读就得要每天坚持,停了一天再补上,还有什么意义?
之后又分别设置了读古诗打卡,练字打卡,假期生活打卡,日记打卡。有的是允许补卡,有的是不允许补卡。但是设置完,时间长了就记不清哪个可以补卡,哪个不能补卡了。
到了第十天时,那天有事儿没有回老家,晚上又忙到很晚。虽然已经想到了作业还没有做,但是实在分身乏术,不行就补卡吧。
第二天早早起床,迫不及待地打开课外阅读打卡,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居然不能补卡!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本打算给孩子们带个好头儿,结果孩子们都在坚持,我自己却率先缺卡了。不能重新设置,只好每天多读一点,以求得内心的平衡。以后绝对不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之后的几天,不管多忙,我都会尽早把当天任务干完再做别的事。虽然有时会提交比较晚,但没有再发生缺卡的事儿。
可是我却发现,无论之后如何坚持,我永远无奈而尴尬地站在第二名。也有和铭屿这样缺了两次,就永远成了第三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因为一次两次过错,以后做得再好,也无法弥补了吗?
原来只是以一个老师的视角观察问题,的确考虑不周。如今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规定容易让孩子们失去努力的动力,反正我再努力也是第二名,第三名,那干脆不努力了!
与其在开头拘泥于“养成好习惯”这一说法,不允许补卡,不如给孩子们一次重新弥补的机会,知错改错,让他们知道:补卡以后,我还是最棒的!
(二)
最近几天,大雨,暴雨不停地下。我们小区里两栋楼之间的通道特别低,所以雨水一直漫到了我的脚踝处。
吃过饭,我要去学校办点事儿。闺女兴奋地换上雨鞋,打着雨伞要和我一起去。老头说要去拿快递,我们三一人一把伞,向雨中出发。
闺女一下楼,就欢快地跑进雨中去踩水。老头儿在后边直喊:“慢点,慢点,别把水灌进雨鞋里!”闺女丝毫不为所动地边跑边喊:“不让灌进去,那还叫玩嘛?”
平时下的雨小,孩子总是不尽兴,一次次失望地问我:“妈妈,佩琪家都有泥坑,我们这里为什么没有啊?我想踩泥坑呢……”今天终于有了水坑,孩子怎么能不兴奋呢?怎么能不想痛痛快快地玩个够呢?
老公以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不要把鞋弄湿,不要灌水,水太凉,容易感冒;水太脏,会传染病菌……孩子自然不高兴。
我想一年难得有这么一两次,就让孩子尽情地玩个够吧。脏了,回去好好洗洗;凉了,回去赶紧洗个热水澡,或者用热水泡泡脚。办法总比困难多!
老公拿完快递回家了,我在路边看着孩子,她在水里使劲地踩,尽情地跳……难得看到她笑得如此开怀,玩得如此尽兴。
感谢我自己没有和老公一起约束孩子,而是站在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能让她有如此快乐的一刻。希望以后的生活中,也能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这样才能对孩子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就像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孩子的眼里都是屁股”。如果不蹲下来看看,怎么能知道为什么孩子和我们一起去超市,是那么不情愿?怎么能知道为什么孩子去超市,非要坐着专用的推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