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编辑界发生了三件影响力比较大的事件:一是盛大文学旗下的中文编辑团队集体出走,二是作家陈忠实自出资金设立首个针对编辑的奖项“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三是启动“中国好编辑”评比和颁奖活动。
这三个以编辑群体为焦点的新闻事件,让一向默默无闻耕耘在作者身后的编辑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们不再只是默默为他人做嫁衣,而是已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6年,中国编辑学会“倡导工匠精神,争做学者型编辑”。
编辑工作是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创造、传播、积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的强弱好坏,直接决定了出版物质量的高低优劣。
01
大学毕业前,很多同学在准备考研、奔波找工作,而父亲一句“好好实习就好”解我后顾之忧。在以往,与其这样说着,不如说“忧”未至,父亲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而这一次,父亲什么都没安排好……
“晓,学校的招聘会去了吗?”父亲这样问着。
“没,你不是说好好实习就好?”我大声说着,带着质问的语气。
“还是去看看吧,万一有合适的呢?”父亲没有生气,这一次,他觉得亏欠了什么。
于是,我准备了简单的履历,跟同学一起去了学校的招聘会。
北方的春天里总是多风的,说好的春暖花开、百花争艳呢?
“招聘会怎么样?”父亲这样问着,声音似乎不及平时大。
“我只给一家医学类杂志社投了简历”,我这样说着,心里明白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但那又能怎么样呢?
没多久,我收到了杂志社的回复,是一篇待修改文章。再没多久,我按杂志稿约修改的文章通过考核,可以去实习了。不记得又过了多久,我转正了,成了一名助理编辑。
02
工作没多久,某天主编把我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问“你准备什么时候离开?”
一时语塞,心里想着“我哪里没做好吗?”嘴上说着“我没准备离开……”那时的我,是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狂妄吗?
后来才知道,主编之所以那样问,是觉得学临床医学的我不会甘心留在一家杂志社,还是预防医学类,但她不知道,我会留下来也许只是习惯了这里简单纯粹、与世无争的工作环境。
通常,人们眼中略带抽象的“编辑”工作多是简单、简单再简单的,而当它不只是一种工作类别,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时,赋予它的将是更多的专业性、思想性。
对于我这个“外行人”来说,工作之初感觉误入“桃花深处”,我只是单纯地喜欢写作,也有人认可我的文字,仅此而已。
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综述、论著,不知道什么是文献标识码,不知道什么是“中图分类号”……如果会离开,这何尝不是最好的理由?
东张西望着,有谁愿意带我一下吗?电话不断,满屋敲击键盘的声音,每个人都很忙的样子。低头,所有的工作都是摸索着向前。后来想想,那段日子究竟是怎么过来的?还好,已经过来了。
03
这些年想过跳槽,只是,除了跟文字打交道,我不知道自己还会做什么。
父亲也早已接受了这样的我,他把那些本属于我的东西已经给了她人,嘴上还说着“女孩家家的,有份稳定、轻松点的工作就行了”,不管是真心,还是自我安慰,对我来说都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
我,是一名编辑。
人说“编辑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只是,谁甘心做那个默默无闻的人呢?我不甘心。
这些年,忙里偷闲写着自己的文章,发朋友圈屏蔽了杂志社的领导和同事。在为他人做好嫁衣的同时,谁又不想某天能穿着自己的嫁衣漂漂亮亮的?
也有人说,出版行业不是有野心的年轻人能待得住的,源于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自主性低”和“薪水低”,初期薪酬水平与生活成本不成正比、在独当一面前无法拿到高薪。……
不管别人说什么、怎么说,术业有专攻,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不想当主编的编辑呢?
我曾给父亲写过一封封长长的信,向他陈述自己目前的生活、工作状况,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别人眼中尚且耐看的草书终究不及父亲的,不得不叹“30多年来,书法不及他,晚辈们的事业、权势……更是不及他”。但我想,我总有比他做得好、他不及我的一面,尽管,至今我还未发现那是什么。所以,加油吧,我只是一名编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