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儿是一个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所以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从头到尾全程参与落实。每次打电话,都能感觉到她的情绪无法疏解,已经渗透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觉睡不好,饭吃不好,精神紧张,脸上也因为上火惨不忍睹,难以调理。

因此,和她聊天,我也尽力不扯工作,尽力去找那些轻松的说。没办法,一谈起工作,我的劝慰就都成了程式化:努力调整自己,不要让那些负面的东西淹没你,那只是工作,不要让它们成为你的生活。
我只能这么说。我也知道这么说其实毫无用处。
不仅是女儿这年轻一辈,包括我们自己,何时做到了把工作和生活分开过?
想起来就很惭愧。因为我们自身也并没有给我们的孩子做好这样的榜样,树立过这样的思维。
我能说女儿错了吗?
女儿说,虽然艰难,但不趁着现在拼几年,怕以后的自己会后悔。
女儿说,虽然艰难,但想着做你们今后的依靠,还是很有动力。
女儿说,现在哪里有轻松的事?一个不努力,第二天可能就没了位置,又得重头再来。
女儿说,爸,现在开始理解你当年的忙忙碌碌,应酬来往了。
确实没错,这应该是让做父母的感到欣慰的懂事。可是,我们当年也这样,现在想来,就一定是应该而必须的吗?
对于女儿,除了幼儿园有过接送之外,她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我都没有涉足过,没有过问过成绩,没有开过家长会,不知道她的具体班级。
那时候,早出晚归,应酬的披星戴月,家里一切都是妻子在操劳,甚至连父母的心都顾不上,自己给自己的理由却始终是一切都是为了家里。
到了如今,回头再看,这个一切都是为了家里的理由就成了要多牵强就有多牵强,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
该错过的都错过了,该建设的一样都没有参与,家就在那里,照样是一房一舍,一日三餐。

有时候常常会想,如果没有自己,这个家会比现在更差吗?答案很让人难堪,那就是不会。甚至都不是家人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家人。
你需要一个落脚点,你需要情感支撑,你需要一个奋斗的理由。这些,家有多需要?
所以,这些年,看着很多一起奋斗的,始终在奋斗的一些朋友和熟人,因为奋斗,家庭纷纷离散,我只能默然不语。因为我到了中年以后才知道,所谓奋斗,是因为生活。全是奋斗,那就没了生活。
总有人说我消极,说我太多的混淆了奋斗的含义,说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对此我不否认,但我还是认为,奋斗是有底线的,奋斗是有满足感和愉悦感可以分享的,当奋斗成了一个人的执念,身边人都在因为这奋斗而承受代价时,这种奋斗就失去了价值。
这样的奋斗给谁看?
这样的奋斗如何分享?
这样的奋斗有没有一个满足的标线?
如今我会说,一个拥抱,一个电话,一次陪伴,一顿饭,一次聊天,都比我当年的奋斗重要,但我当年不知道。
女儿没错。她现在经历的,同样是无数年轻人正在经历的,这是她们的生活,她们的道路,也是她们的财富,我绝不可能说,因为我现在的觉悟而让她重新选择。
所以,我无法劝慰,就像当年的我无法被人劝慰一样,只是希望她往前走的路上,能尽早体会到她对于生活和奋斗的体会,不至于有我那么多的遗憾。
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她,春节回来,你可以睡得和猪一样,吃得和猪一样,然后,心思温暖的,再去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