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带回家》连载 作者:李宏诗
休养好与好好修养:以通为养。
对很多现代人来说,他们的基本情况是脑子乱乱的,身体懒懒的。——这也是“动静结合”:脑子的动和身体的静相结合。脑子太忙、身体太闲。
脑子太忙指的是要学习、思考、应付的事情太多太乱。忙惯了,停不下来,时常心思杂乱。身体太闲指的是我们身体活动的太少。不用说正儿八经的锻炼身体,就是走路用的腿都被车代替了。长期这样的“动静结合”必定使心力憔悴、气血不通。得病是避免不掉的事情了。
相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得病了就不再是休闲而改成休养了。“要好好休养”、“要注意休养”。不过,无论你要休闲还是休养,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准则。那就是:以通为养。
“通”包括两个方面:形体的通和心灵的通。“养”也包括两个方面:养形与养心。所以要:通过锻炼使气血通畅以养形。通过涵养让心情舒畅以养心。这也需要“动静结合”:“心的安静”与“形体的运动”相结合。这正好改善了很多人的“脑子太乱、身体太闲”的状况。
你可以爬山、跑步、游泳、打球,使自己的身体运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必须涵养心性——要想休养好,必须修养好。修养好了,才能让心真正安静下来,才能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
好心态是休养的关键!因此,诸如瑜伽、太极、传统气功等既强调形体锻炼又重视道德涵养的运动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身心相合的投入任何一种运动中,全然的融入大自然中去体会真正休息、休闲、休养、修养的乐趣。
好好生活,则一定生活得好! 我们要用心生活,将心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好好吃、好好说、好好做、好好休息……只要我们好好生活,那么一定能生活得好。
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是高官还是普通百姓,不管你是文盲还是学富五车,你都有用心生活、好好生活的义务。从生长到衰亡的人生历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可相同的是,不管是谁,都应该在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生命。虽然我们无法优化自己的出生和过去,却可以优化现在和将来,让从今以后的日子都健康快乐。
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优化——不奢望“成仙成佛”、“得道升天”,但求无疾而终,安然离世。
好好生活需要我们“养生生活化、生活养生化”。“养生生活化”,就是将养生锻炼的内容融入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冥想、随时随地的运动。
比如无论你是等车还是等人,都不要等得心烦意乱。而要利用等待的时间练练呼吸、做做动作,或者闭目冥想。没有大块的时间锻炼,就把锻炼的内容分隔开,分散到工间休息,分散到每个闲暇里。
而生活养生化就是将养生锻炼的原则和要求应用到生活中。将锻炼的感受延展到生活里。比如我们将“形神相合”的原则应用到生活里。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形神相合、神意贯注。那么生活中的每个动作就都成了身心相合的锻炼内容。
在“走好路与好好走”里说过,走路时做到百会上领,会阴上提,意注全身。感受着身体特别是上肢、下肢的运动。那么走路就是在练功,练行功。
大家都知道,那些在流水线上工作的人往往会因为每天只做一个相同的动作而得所谓的职业病,但那些练功夫的人几年如一日的做一个动作却练出了功夫。原因就在于练功夫的时候是神形相合,而工作的时候往往只注意手中的工作。
有修持的出家人,不会随便的扭头转身,每个动作都很稳重。这就是有人说的“一天12个时辰不离这个。”——“这个”就是身心相合的状态,就是气沉丹田、就是心安神静。
一举一动都用心,都和心连着。你就不会轻浮和随便。就会自觉地做健康的运动、说健康的话、想健康的事情,选择健康的工作。因为不健康的东西会污染心灵和身体,而健康的想、说、做——健康的生活会促进身心健康。
再比如,如果我们将静坐冥想时物我两忘、内外无别、无限虚空的心境延展到生活里,生活就会无比美好。你会觉得平时的斤斤计较、勾心斗角、烦恼、忧愁等都是那么的可笑和没有价值。而静坐带给你安静、灵明的大脑,这对学习、生活、工作都大有裨益。
吃得下饭、睡得好觉、笑得出来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师给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回家采访爸爸。采访的主题是“爸爸对我的希望”。一个孩子的采访被老师作为范文刊登在了校刊上。可孩子却感到非常没有面子,因为他如实地记录了爸爸对他的希望:“吃得下饭、睡得好觉、笑得出来”。
他觉得这太俗了,和其他爸爸希望孩子以后成为科学家、企业家、明星等实在是不能相提并论。……长大以后,这个孩子真的当了记者,采访了很多所谓成功人士,可他发现很多人都时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笑不出来。紧张、压力使很多人吃饭没有胃口,睡觉得靠药物,笑容多是职业化的……
包括他自己,他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了!这时,他才知道原来爸爸对他的希望比当科学家、企业家更难。而他小时候以为很俗的三句话恰恰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所以我在这里真诚的祝愿所有的读者每天都:吃得下饭、睡得好觉、笑得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