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政治制度大多继承于唐朝,有些许改变也是迫于外族入侵的压力。
宋代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外新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掌管军事。门下省与尚书省全已不如唐代那样三省并重。中书省掌管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这两个省成为宋代最重要的两个部门。
在五代乱世的黑暗时代,皇帝犹如走马观一个接一个,宰相却稳坐钓鱼台。赵匡胤并不是那个时代惟一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柴宗训算是好下场了,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就是为了不想成为柴宗训。朝中丞相为了自保也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尊崇,本来丞相上朝是与皇帝坐而论道反而也跟其他官员一样站着不坐了,慢慢地也就不再设座了。
宋代地方政府分三级,路—府、州、军、监—县,今天四川就是因为宋朝设置的川陕路、益州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成为川陕四路或四川路,川陕这一词后来清代还设置过川陕总督。元代沿用了宋代的名字设置了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清依旧沿用四川省这一称呼。所以四川这个词跟江河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地方各级军政府,地方长官由军人变为文人。各个将军,督军均保留头衔,仍名义上为地方军政主官,在首都设置宅邸由中央政府圈养在首都。中央委派官员到地方代各将军,督军管理地方军政的叫做知府、知州,这些官员从法理上来说只是暂代地方军政事务,并不是常设官职,后来清代把这些临时职位设为正式职位。
中国历史上关于中央对地方有一种很奇怪的感情在里面,汉代刺史原本是中央监察机构派出去到各地考察考核的,后来刺史成为了地方大员,唐代的观察使也是中央监察机构的成为了地方大员,宋代简直就是没有地方官员全部由中央政府官员兼职,元代行省制,行省本是表中书省派驻地方的临时机构后成为常设机构,明清巡抚、总督同为临时职位成为了地方大员。中央派驻这些官员到地方,究竟有没有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把控,这些制度的设置是否加强对国家政策执行的力度,这都是值得研究的。
宋代每一路设四个监司官,帅、漕、宪、仓,帅负责掌一路军事,漕则是负责财政,漕运,宪一路的政法委书记,仓则是一路的民政局。宋代的政府财政与唐代不同,唐代地方可以保留部分财政收入其余的收归中央调拨,宋代地方财政悉数收归中央调拨,地方上的所有财政收入都要转运中央。宋朝的首都可以是在汴京也即是今天的开封,宋朝立国一心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开封沿着一马平川华北平原上的京广线确实很快就能到石家庄,南京(今天的北京),但是别人也能沿着上的京广线很快就能到汴京啊,况且别人本来就熟悉骑兵作战。宋朝全国财政都转运汴京,开封周围无险可守,汴京一完蛋,地方政府又没钱不要说收复燕云十六州,你连汴京都首付不回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