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政治制度

作者: 回马枪战斗团 | 来源:发表于2020-08-19 22:37 被阅读0次

    中央政府由三公九卿构成。三公分指,宰相、太尉、御史大夫,宰相文官首长,主管行政。太尉,军事武官首长。御史大夫,监察权,辅助丞相监察一切政治设施。

    一般来说没做过御史大夫是无法做宰相的,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限制军权了。太尉,位列三公,但是他只管军事事务,不能干涉政治事务。

    丞相,丞副贰,相副也。宰相,先秦时代贵族家中祭祀乃大事,祭祀中宰杀牲畜更为重要,管家也就叫做宰。宰相原是皇帝的管家,但是秦汉化家为国,宰相也就成为了政府领袖了。所以又设一御史中丞于皇宫之中,负责管理皇室事务。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太常,负责祭祀先祖。祭祀一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古代住宅,东是祠堂,西是家屋。直到清朝太庙也是在皇宫东面,西面是社稷坛,西面是社稷坛,左祖右社。

    光禄勋,原指门房、卫尉,皇宫司令官、太仆,汽车队长、廷尉,掌家规家法、大鸿胪,管交际,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宗正,管理皇帝家族,其同姓本家与异性亲戚。

    以上七卿原是管理家务,后化家为国,开始处理国家事务了。

    光禄勋后来就管理皇宫侍从,因为要想做官必须先做皇宫侍从,让皇帝先认识你,叫做郎官,都归光禄勋管。

    太仆管理车马,作战使用的战车也是归太仆管。

    廷尉也就管理司法,法律了。

    大鸿胪,外交部。

    大司农,少府,都是管理财政的。大司农管理全国田赋,关商盐铁税赋均属少府管理。少府属于皇帝的私库,皇帝不能用大司农的钱,丞相不经皇帝同意更不可能使用少府的钱。汉武帝伐匈奴开销甚大大司农的钱已经花个精光,不得已汉武帝用少府的钱来补贴政府开销。汉武帝还号召全国工商业捐款,可惜效果不理想。天下谁人不吃盐,农耕不用铁具,于是盐铁国营,收归少府。这是不是最早的国家社会主义呢?

    地方制度为郡县制,全国共有一千一到一千四百个县,一个郡管理十到二十个县,各郡每年向中央汇报当地的财经刑民贼灾情况。郡太守与九卿平级,内可做九卿,外可做太守。刺史级别低于九卿,为中央排到地方的巡视调查人员,全国共分十三区,每个刺史至多负责九郡。

    秦汉始,封建制度已被推翻,国家如何选择任用官员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汉朝没有成为一个军政府或财阀政府,当时有了太学,所有想要做官的人都需到太学学习考试,成绩为甲乙,甲为郎,入宫做侍从。乙为吏回到地方基层任职。

    汉朝税制为三十税一,土地形成自由买卖。国家税率低,但是地主对佃户可能收租高达50%,导致拥有生产资料的地主阶级越来越富,没有生产资料的佃户越勤劳越穷。汉朝还有一个人口税,无论你生活基础怎么样,反正交税,你就是出门要饭也得把税钱要来。于是汉朝就有把自己卖给有钱当奴隶的风气产生,当奴隶不需要交税,不服用服役,并且国家对奴隶主会收更重的税,这种事情对穷人来说看似挺好其实不然,富人拥有了大量的奴隶就能使劲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史记 货殖传)

    汉朝男子二十成丁,每四年就要服役一年。这考虑到的事三耕一蓄,每三年有一个灾年,所以让你在灾年那时候去服兵役,减少你的损失。

    服兵役有卫,戍之分。卫就是去中央当首都卫戍部队,来回路费由政府报销,迎来送往中央宴请。相反戍那就是去戍边了,自己准备衣食住行,前往边疆服役三天。三天是根据先秦时代所定,那个时候各国面积都不大,前去戍边三天估计一个星期怎么都够了。后来秦统一后并未改变此法依旧戍边三天,难以想象我在重庆,派出所通知我要去辽东戍边三天。于是我们哥几个走在路上商议,这走个来回估计我儿子都快成丁了,要不然反了吧!汉朝有了变通之策,不去可以,给钱。政府那你付的钱找愿意挣这个钱的人去戍边。

    王莽希望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失败了,并且希望取消奴隶制。再加上盐铁酒国营,真的是有点像社会主义了。汉朝兵役制度属于藏兵于民,战时集结,这种军事力量实在是不可能跟职业军人相比的。太学的官员选取制度看似是一个极其公平的考试制度,其实不然。那个时代并没有纸张,也没有印刷术。所有的书籍都是手抄本,记录在帛或竹简上,探寻一本书不知道走访多少地方,其实穷人几乎是没办法读书学习的。读书人却可以将知识代代相传,我认为这就是门第家族形成的开端。到唐末门第家族逐渐式微,跟印刷术和纸张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代政治制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kj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