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简友广场想法
2020-01-06解读中国节日、品味中国文化

2020-01-06解读中国节日、品味中国文化

作者: lxf136939 | 来源:发表于2020-01-06 22:52 被阅读0次

含蓄而富有爱意的中国节

端午节那天,在收听广播活动节目中,听到了许多关于端午风俗的传说,产生了端午节到底是干什么的思想,又联想开这几个传统的中国节日,深深的感到中国节日的丰富内涵,对传统的中国节日,产生了无比的敬畏之情。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与风俗各地都有很多,艾叶、香包、龙舟、粽子是端午节的集中体现,据屈原之前就有端午的民俗说明了,在龙舟、粽子之前的艾叶、香包也许才是端午的真谛。试想在古代贫穷和封建的时代,小伙子把一束艾叶挂在了别家的们前,而姑娘送出了自己精心绣制的香包,这其中浓浓的情意不言而喻。后来彪悍的赛龙舟小伙吃到了一份特殊的棕子,其意可用言表。由此可见端午节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

说端午节是情人节,一定有很多人反对,都知道中国的情人节是七月七,但我说不,七月七不是中国的情人节,我们不能看到外国情人节的入侵而盲目的把中国的七月七说成情人节。中国的节日是过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七月七是牛郎和织女走鹊桥、跨天河相会的日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不会有难度超过他们相会的夫妻,同时告诉世人,连鸟儿都知道帮助他们夫妻团聚,人应更有情意。他们是已有两个孩子的夫妻,而不是互有爱意的男女。所以,七月七是夫妻节,而不是情人节,是人类社会对夫妻社会形式重要性的肯定。

  过了七月七,就到了八月十五。这是一家人相聚团员吃月饼、分享丰收喜悦的时候。看来,八月十五是举家团圆的日子无可非议。

  如果把八月十五认为是家庭团聚的日子,而具有节日之首的春节又该怎样认识呢?我们说:中国人的节日是用心和行动过出来的,而不是直言不讳说出来的。过年,最重要是什么?回家拜年,跟谁拜年又最重要呢?家族中最尊敬的长老。回家过年,给长老拜年结果是什么呢?实现了家族的大团圆。过年的隆重,拜年的重要,突显了中国家族在社会地位中的重要性。现代人们逐渐淡薄的家族观念,也许是现代人们觉得过年无味的根本原因。挖掘中节国日的内涵,过好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对中国文化意义非凡。

相关文章

  • 2020-01-06解读中国节日、品味中国文化

    含蓄而富有爱意的中国节 端午节那天,在收听广播活动节目中,听到了许多关于端午风俗的传说,产生了端午节到底是干什么的...

  • 也说白茶

    习主席曾说:中国人可以借助茶,品味生命解读世界!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自古以来茶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

  • 圆融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不同的人对于中国文化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角度看到中国文化的面貌又...

  • 一个“病”字可解半部中医——读《思考中医》(23)

    中国文化需要从中国字里面去解读,这也是中国文化最大的魅力。不管文明发展多少年,都可以用汉字这个媒介保持其相对稳定的...

  • 中秋节的来历

    中国文化多种多样,传统也成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节日成了中国人的代代相传的传统。有一个节日它与众不同,它是哪个节日呢...

  • 过洋节就是“崇洋媚外”,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有朋友来言提问:为什么外国人过中国节日被认为“传播中国文化”,中国人过外国节日就是“崇洋媚外”,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 中国文化对我有什么用?

    我本周重新看了遍樊登读书会解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给了我一些启发以及感想,我想本周来说说。 《中国文化课》...

  • 关于“文化”的思考——读《中国文化课》笔记(1)

    近期收听了樊登和余秋雨两位老师关于《中国文化课》的对话实录。余秋雨老师关于文化的解读和中国文化脉络的讲解,深深地吸...

  • 第940篇2022.6.9《家和万事兴》

    余秋雨在中国文化课一首当中说我们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中国人是注重家国情怀的。 中国人最注重的三个节日...

  • 中秋夜思

    今天是我人生中第40个中秋节,节日的气氛从秋风里都能嗅得到。中国人对这个节日从情感解读到行为解读都超越了节日本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1-06解读中国节日、品味中国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yl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