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70%表面是海洋,海底世界是一个神奇奇妙的世界。大部分人可能都体验过浮潜,在东南亚的一些海域,即使浮潜你也可以看到一个万分精彩,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有人说潜水是蓝色鸦片,这样的人生,只要一沾上,就再也无法对之说拜拜了,它对你的吸引力就和这海洋一样深邃。在海底,你可以看到
还有很多很多你想不到的绚丽多彩,长相奇特的海底动物。可以说它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潜水的好处不仅在于水中的奇异世界给人的精神带来的巨大享受,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并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在美国及日本,潜水运动甚至被作为一种治疗癌症的辅助手段;
据科学论证,水对人体的均衡压力有助于血液循环,水下长时间的吸氧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并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水肺潜水历史小知识 (来自百度百科)
而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帮浦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
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帮浦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就在这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公尺,成功的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
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潜水的种类
专业潜水主要是指水下工程、水下救捞、水下探险等方面需要有经验的专业潜水人员进行的潜水活动。
而休闲潜水是指以水下观光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潜水活动,其中又分为浮潜和水肺潜水(即使用气瓶和水下呼吸器进行潜水)。
我们平常能接触到的潜水观光就属于休闲潜水,而在海滨旅游景区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是休闲潜水中的潜水体验。
浮潜是比较简单的,只需利用面镜、呼吸管和脚蹼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俗称浮潜三宝。然后通过面镜观看水下景观。
在国内外只要通过简单的培训,而不必一定需要取得浮潜证书,即可进行浮潜活动。
水肺潜水是带着压缩空气瓶(并非很多人认为的是使用氧气瓶),利用水下呼吸器在水下进行呼吸,是真正的潜入水底的一种潜水。
全套水肺潜水装备比较复杂的,下水基本看不出来脸,认不出来人。
所以想拍美美的人的话,还是选择自由潜吧~
自由潜水就是不携带气瓶而尽可能深地潜入海中,像鱼一样。
这是一种跟攀岩,蹦极一样富有挑战性的极限运动,纯凭一口气上下,世界纪录可以下潜到300多米。
当然,如果大家想拍美美的照片,可以选择学习自由潜,跟水肺潜水不同,自由潜没有繁重的设备,只有眼镜和脚蹼,女生穿上比基尼,可以排出灰常唯美的照片。
总结:
浮潜就是在水面上带呼吸管漂浮着看水下,简单,不需要考证;
水肺潜水是带着气瓶下水底可以长时间看海底,可以体验潜水,想单独潜需要考证;
自由潜是凭着一口气潜到海底,一般也需要专业的潜店学习。女生拍美照首选!
危险系数:
其实没有哪一项是绝对的安全或者绝对的危险,浮潜如果不注意方位漂到有漩涡的地方也很容易出事故,自由潜水属于极限运动如果把握不好也很容易出问题,而水肺潜水因为海底的水流情况变幻莫测,如果设备出问题产生恐慌或者落单碰到急剧水流都会有危险。
但是大家也不要害怕,这个主要自己要有安全的意识,不然你就是走路或者开车也都会出事故的,不要因为害怕就放弃了。
而考个潜水证,就是教你如何应对海底各种突发状况,使得你有足够的技能安全潜水。
潜水证知多少
没有潜水证的情况下只能体验潜到12米,OW证可以到18米,而AOW证可以潜到30米。另外像夜潜,船宿等等都需要AOW的要求,一些潜点比如我去的仙本那诗巴丹也是要求有牌的才可以去,所以对于潜水有一定长期兴趣的还是很有必要去考个证的。
不过你会发现,潜水也是一个大坑,考完OW接着AOW,然后还有各种专长,比如水底摄影师啊,或者专门的洞穴潜水员,在网上就是救援,教练等等,无穷无尽,一路烧钱。
基本上OW+AOW就已经够绝大部分玩潜水的用了。
OW/AOW考证小tips——哪里考
我身边朋友去的最多的就是马来西亚的仙本那,本人选择去那里的原因也是那里有世界top的潜点诗巴丹,每天只有120人的名额,需要提前预定,而且必须有OW证才可以去。我的朋友也有去泰国的涛岛,菲律宾的PG岛等地,大家都可以参考。
OW/AOW考证小tips——学多久,多少钱
费用的话OW大概在2000~3000不等,OW+AOW大概4000左右。毕竟关乎生死的技能,还是选一个信誉比较好的潜店和教练为好。 这里费用不包括住宿,吃饭。
OW/AOW考证小tips——装备买什么
潜水服(水母衣)
蛙镜
脚蹼
潜水手表
Go-Pro 水下相机
小配件
潜水手套,也是为了避免一些珊瑚划伤,但是原则上下水不建议碰水底的东西,我这次没有用上。
速干浴巾,强烈推荐买一个速干浴巾斗篷,因为还带帽子,上船脱去潜水衣之后可以直接上斗篷,身体就很容易干,也防晒~
头套头巾,妹子们,虽然丑,这是挡脸防晒神器啊,潜水下水其实防晒霜作用不大,而且不建议擦太多因为要反复做摘脱面镜睁眼,涂了防晒霜很可能会刺激眼睛。尤其注意面镜上部额头部位,不注意惨不忍睹。防晒小tips,只有一个,包起来!下水带面罩头巾,长袖长裤,上水迅速擦干身体之后立刻喷防晒,然后防晒浴巾斗篷包起来。
防水袋,国内提前淘宝买好防水袋装手机,浴巾衣服等。
OW知识点(敲黑板)
学潜水到底需不需要会游泳?
实践证明,不会游泳也是可以考到潜水牌的。但是这个也因人而异。会游泳主要是对于水域环境相对熟悉没那么容易紧张和恐慌,而不会游泳肯定在这方面心理障碍会更大。
如果不会游泳的想学潜水的,最好还是确定自己不怕水,比如至少可以浮潜300米左右或者在海上漂浮10分钟左右。其实在海里,沉下去是很困难的,潜水课程很大部分就是在学习如何沉下去而不会不受控制的漂到水面上。
最好还是会游泳会相对容易一点。
潜水理论划重点:
水肺潜水其实这就是一个力学平衡的游戏。
你可以把你的肺想象成一个气球,你用呼吸来控制这个气球的大小,吸气,你的气球大浮力就大,你就上升,呼气气球变小你就下沉。
那因为你的肺部大小有限,所以你要去到某个深度,还得靠外部的装备来帮助。所以就有了浮力装置和配重块。
正确的是,小口稳定缓慢的呼吸。因为你一旦呼吸急促或者大口呼吸,你的肺部就会忽大忽小,你的身体就会频繁的上浮下沉,一控制不好,很容易就漂上去了。
所以最重要的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和避免恐慌,因为如果漂上去,快速的冲上水面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情。这里就讲到另外一个知识点了。
大家知道水越深,水压越大,空气在水底就会等比例被压缩,所以人在水底吸进去的空气也会被压缩,如果一旦迅速的上升,空气就会开始急速膨胀,肺会爆炸的。
我们在学习第一天就犯了个错误,直接在浮力装置按充气按钮结果直接飞上水面,因为深度不高所以没啥问题,但是被教练一顿狗血劈头大骂。正确要上升的动作,腿在身体下方踢腿就上升了。
另外一个,人从水底到水面是从高压区往低压区,正常情况体内多余的氮气就会从组织进入血液通过肺泡排除体内,无不良情况,如果减压过快,氮气排出没有那么快会形成小气泡聚集在组织和血液中,可能会挤压组织造成一定伤害,在身体的不同组织就会产生不同症状,严重可能也会瘫痪。所以还是要非常小心的,一旦出现症状要送入高压舱进行治疗。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同的潜水深度和潜水时间就代表不同的身体含氮量,所以根据潜水的深度和时间需要进行严密的计算两次潜水中间的间隔时间以及第二第三次潜水安全的深度和时间,避免得减压病。
潜水表主要就是这个作用记录潜水深度和时间以及计算下次可潜深度和时间。所以潜水也不能过量,一般一天3潜左右。
潜水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耳压平衡,有人下水后耳朵疼就是没有做好耳压平衡,这跟有时候做飞机会出现耳朵疼是一个道理来的。所以需要习惯性提前的做耳压平衡。一般的耳压平衡法是,从面罩上面捏住鼻子,使鼻孔阻塞,然後用力吹气,(不是用嘴吹气,是将鼻孔堵死后用鼻子出气,注意不要太用力,可反复做几次)将空气灌入耳管。
注意在水中作耳压平衡时,做的时候要保持深度不要继续下潜,如不是老手应在教练员陪同下做,做耳压平衡时保持头部朝上,仰头姿势较易实施(捏鼻式)。而潜水老手甚至只要做吞囗水的动作或左右摆动下颚,就能使耳压平衡(吞咽式)。
潜伴规则
最后,潜水还是需要经验的。
有些地方的水流很大,一定要跟好潜导,像诗巴丹,其实水流变化很多,我们下去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很大的水流,基本上就被水流带着漂,像我们这种刚考完OW出来的,就拉着潜导紧紧不放,有一阵子得巴着悬崖边上的珊瑚才没被水流带走。所以很多小伙伴要不停的去刷瓶子,就是攒经验。
世界著名潜点简介
重点介绍下我亲身体验过的诗巴丹,一般会有3潜,最有名的是捷克风暴,海蓝风暴,你可以看到跟龙卷风一样的鱼群在你眼前盘旋,景象之壮观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感受的到。
当然,水下还有各种丰富的动物,鲨鱼、海龟、小尼莫、狮子鱼等等,都有很大几率可以看到。不过诗巴丹水流也比较大,初学者最好要紧跟着潜导,注意安全。
其他著名潜点介绍可以参考百度文章,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514/22/20625683_470530519.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515/09/20625683_470763283.shtml
当然除了榜单上的,热门的海岛也都是比较有名的潜水圣地,比如帕劳,马尔代夫,塞班岛,大堡礁等等,都各有千秋。有钱又有时间的小伙伴,一定要去看看。
结语
注:文中的图片均来自本人在仙本那的OW教练 Jonathen伦拍摄作品,视频示范也是阿伦本人亲自示范,为他疯狂打call,有要报名联系方式的私聊私聊!
作者:Tina
芝士会社群成员,
第13批招募小伙伴,
80后非典型双鱼座,现居羊城广州,
从事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管理,
喜欢看路上的风景,读有营养的书籍,
吃美味的食物,交有趣的朋友。
这是芝士会第230期原创精华文章,芝士会社群每工作日组织线上分享,社群内成员轮流担当主持人,每周根据分享质量投票评选一位周冠军,汇总精华文章。
上周的另外四期分享分别是:
创造流行的“流行三法则”——李梦洁
分享内容:
1、附着力法则;2、个别人物法则;3、环境威力法则。
送给群内朋友的若干建议——猫老石
分享内容:
一位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一个著名的出版人写下了这个故事,创造了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印数高达40,000,000册的奇迹。直到目前这本小册子还在被翻译成几乎你能想到的各种文字,不断被政府、军队和企业作为必读书目下发。
来吧 !认识最热血的橄榄球!——Lynn罗莹颖
分享内容:
1. 认识美式橄榄球
2. 玩转橄榄球
3. 美式橄榄球在中国
4. 橄榄球趣闻
如何选择定投基金——袁文笛
分享内容:
1.基金的主要分类
2.如何选择定投基金
3.基金套牢了怎么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