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看到一个视频,内容是内蒙赤峰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孩子,坐在座位上利用双手和身体动作,演绎舞蹈《黑走马》的情景。音乐节奏铿锵有力,孩子们表演起劲卖力,动作整齐,富有活力。赢得了十万+点赞和转发,还有两万多条评论。
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让孩子们动起来,接受美的熏陶,的确是学校或老师的一大创举,赏心悦目,值得点赞。但我看了视频的拍摄角度和大多数观众的评论后,很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中间前排的几个女孩子的确跳得好,动作表情以及张力都非常到位,但我也注意到后排看不到脸的几个男孩子,同样也跳得很棒,尤其那个手势做出的硬勾拳似的动作,像骑马执鞭奔跑的少年,惟妙惟肖。遗憾的是观众也看不到他们的脸。个体在集体中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这个我是理解的。
我不理解的是,视频拍摄的角度正对着中间两排的孩子,镜头并不是静止的,有时左右晃动,但我歪着脑袋也没有看见左右两边前排的孩子,自始至终,拍摄者都没有给他们露脸的机会。
也许有人会觉得拍摄者是出于整体效果的考虑,那么,我想问的是,你拍出这样具有整体效果的视频,初衷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记忆,让他们看看自己的风采?难道不是让家长看看自己可爱的孩子,在集体中也是闪亮的一份子?
试想,如果你是这个班的孩子,你勤学苦练终于能和大家一起集体表演,你看着老师的镜头对着我们拍摄,你调整表情和姿势,尽力表现最好的一面。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压根没进老师的摄像范围,内心会又多少不解和失落。
试想,如果我是这个班的家长,我按捺激动的心情打开视频,兴高采烈地观赏,歪着脖子恨不得从角落挖出自己的孩子,却发现孩子被遗忘在了角落里,又会作何感想。
只有这个教育工作者,眼里有所有的孩子和家长,以人为本,而不是想着上级首肯或赚取流量,他的拍摄角度才会有改变,他才能真正做到“目中有人”。
更为遗憾的是,两万多条评论里,清一色的跟风,我翻了很长很长页,只看到一条:侧面前排的学生看不到。它旋即被淹没在一片叫好声里。
那些叫好的声音,小到评价从小女孩的表情,教师素质理念,大到上升至民族精神和国家情怀,不一而足。
也许这是一次偶然,我想。
于是,我去看了这个老师的主页,发现她的其他视频中,这种“中心视角”现象仍然存在。
所以,即使这个视频很火很振奋某些人的精神,但我依然会保留质疑这个教师的学生视角的观点,质疑她是否还处在教师修炼路上“秀自己”而不是“秀学生”,在秀“优秀学生”而不是“普通学生”的初级阶段。
可能有人会说,瑕不掩瑜,整体是好的,不必小题大做,鸡蛋里挑骨头。
可是,我会坚持说,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
没有什么比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更重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的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