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故事
我的知青岁月.(第十五章)

我的知青岁月.(第十五章)

作者: 潺潺流水_1a73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23:05 被阅读237次
我的知青岁月.(第十五章)

生产队开了一个粉房,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大粉匠说要漏粉。一早上工了,打头的让我去粉房里临时干一天,替补粉房一个误工的社员。

我穿上了粉房的大围裙,干一些杂活。粉房里有大粉匠、二粉匠,他们在一个很大的容器里倒入了一部分土豆淀粉,把烧开的水再倒入容器里,然后用一根较粗的木棒搅拌。搅拌得稀溜溜的,然后要勾兑。即慢慢的往里面添加干淀粉,还要不停的搅拌。

我的知青岁月.(第十五章)

搅拌了一阵不太热了,大粉匠用手试试,就不用棒子搅拌了,让我们几个人将手伸进容器用力揉和。不一会儿,大家就已大汗淋漓。虽然都只穿着背心,仍然是汗流浃背。这活可真累呀!淀粉经过这么一折腾很粘酬,每个人的手都像戴了一双厚厚的白手套。这样再揉和就不方便了,就必须把手清理一下,再接着和。说一句实在的话,每个人都十分加小心,但汗水还会落在里面。这是一种传统的原始工艺,一切都听大粉匠的安排,他说怎么干就必须怎么办。

我的知青岁月.(第十五章)

漏粉的大锅水被烧开了,淀粉我们也和好了,这就是粉条的原料。这时大粉匠端着漏粉的瓢站在滚开的一锅水前,有节奏的击打粉瓢里的原料,原料就在力的作用下,在粉瓢底部的许多小孔均匀的流淌出来,落在滚烫的锅里,经过高温就被煮熟了,变成了粉条。然后,把它捞出用井水浸泡后,挂在一个木杆子上,拿到场院里晾晒。干了以后就放生产队的仓库里。

快要过中秋节了,生产队磨了些麦子。小队班子决定每个在生产队干活的劳动力不分男女,可分三斤面粉;其余的非劳动力人口,每个人可分一斤半面粉。另外,每个劳动力分二斤粉条,非劳动力人口每人分一斤粉条。其余的粉条对外出售,每市斤八角钱。外村的人来买一律现金交易,本队的可记帐。但欠生产队三角债的不可以。

我买了生产队十斤粉条,委托回家探亲的同学替我代回家里。过节了,我没有回家,但想到家里的父母兄弟,也没有钱买别的东西,就是我的一点心意吧。但这粉条是记在我的流水帐上的。第一年参加劳动,就赶上生产队欠三角债,我的劳动工分没有兑现。

过节了,户里要提前到公社所在地的集市买东西,还要拿粮食本买点粮食。女户长让我去会计邢福那支四十块钱。我找到邢福说:‘’邢会计,我们户长让我来支四十块钱,去街里买东西。‘’他翻了几篇帐,看到我们集体户的帐面上仅剩下二十多块钱了,就对我说:‘’你们帐上没有那么多钱,你支不支,就二十多块钱!‘’我说:‘’不对呀!我们女户长郝丽华明明告诉我,说帐上还有八十多块钱呢。‘’邢福看着我,瞪大了眼睛说:‘’你们户长李江这两个月在我这分两次拿走了六十块钱,说是给你们户里买东西,这有收据!‘’我看了沾在帐上的收据,确定是李江的笔迹。

告别邢福,我找到女户长。郝丽华说:‘’咱们户最近也没有买什么东西呀!我也不知道李江什么时候支走的钱,更不知道他都干什么用了。‘’我们共同找到了李江,他经常旷工,在不该去的地方混。当郝丽华问到户里的钱都干什么消费了,李江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

看到李江鬼鬼祟祟的模样,不禁联想到他经常抽迎春烟,两角八分一盒,月收入高的人才能买得起。另外,每逢公社召集知青开会,我们都在公社食堂吃饭,而他却在街里饭店喝酒,吃喝玩乐,还常去‘’逛马子‘’。他哪里来的钱?……
我的知青岁月.(第十五章)

相关文章

  • 我的知青岁月.(第十五章)

    生产队开了一个粉房,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大粉匠说要漏粉。一早上工了,打头的让我去粉房里临时干一天,替补粉房一...

  • 我的知青岁月

    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作为全国16...

  • 我的知青岁月

    我的知青岁月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三)关于知青(原创)

    每当看到知青岁月在丫客中写的很多知青作品,便萌发想写点关于知青的东西。我不是知青,没有知青的经历,但感同身受,我能...

  • 我的知青岁月.(第二十五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的春节快来到了,户里提前杀了一口猪,卸开后用厚厚的冰埋在户外窗户的...

  • 我的知青岁月.(一)

    生产队挂锄了。有一天晚上天气很热,我与本大队五队的男知青于×(老三届一中的学生)一块研究数学难题,半天也没有整上,...

  • 我的知青岁月.(二)

    塞北青山楼外屋,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塘池水无踪影,朝花夕拾续诗书。…… 1968年我响应号召,怀揣梦想去了本县城农村...

  • 我的知青岁月记忆

    一九七五年七月,我们随父亲的部队换防,从江苏新沂县到了吉林省吉林市。其实在吉林这个部队大院里,我们这些75届以前毕...

  • 知青岁月

    刘奂琛是北京三中67届初中毕业生,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老三届”知青。知青意为知识青年,是一个特定的历史称谓,...

  • 知青岁月

    1958年,314名上海知青从繁华的大上海,满怀祟高理想,憧憬着美好广阔天地,唱着欢快的歌曲,坐着轮船奔向心中向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知青岁月.(第十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re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