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无后为大”

作者: 卧山看云 | 来源:发表于2020-03-10 21:44 被阅读0次

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越王臣服,入伺吴王夫差。吴国太宰伯嚭因为受贿于越王,一直替越王勾践求情,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了勾践,以绝后患。

伍子胥其中有一个观点是这样的,现在不杀勾践,越国经过十年的繁衍人口,积蓄财物,再经过十年操练兵马和水兵,二十年后,吴国将臣服于越国了。

吴王夫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人一旦有了俯视天下的优越感,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且特别不喜欢忠言逆耳。加上伯嚭每次都恰到好处地说到夫差心里,才放走了越王勾践。

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苦练兵马,尊贤礼士,敬老恤贫,大力发展生产,百姓大悦。

勾践打仗的时候集中国家三万精壮兵力,败军后只余五千,国内人口锐减。所以勾践制定了严格的人口政策: 壮者不能娶老妻,老者不能娶少妇。女子十七岁不嫁,男子二十岁不娶,父母都有罪。孕妇生产,告于官,让医生严格看守。生男孩就奖励一壶好酒加一条狗,生女孩就奖励一壶好酒加一头猪。如果生三个儿子,官府养两个,生两个儿子,官府养一个。

由此,我想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漫长的各个阶段,由于社会动荡,战争频发,老百姓生活困苦,所以生育率是很低的。封建国家的强大,主要靠人口红利支持。封建社会封“万户侯”之类的册封制度,也是按照人口户数为单位。再加上农业生产力落后,农业经济时代主要靠体力劳动,所以男子体力优势突显。

所以封建统治阶级就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老百姓被灌输进传宗接代的思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人口快速增长,所以古代人一般12岁就结婚,早婚早育的政策就很正常了。

但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稳定,人口剧烈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就迫在眉睫了,那时候提倡晚婚晚育,这种现象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少有的问题。

西方国家,生孩子都是顺其自然,不管是男孩女孩,同样对待同样养育,甚至提出这样的观点,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未来的手,女孩的素质决定了国民素质。但在中国,很多地方依然重男轻女,我也不能理解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我不是专业人员,这只是自己的一点点看法,如果给你带了不适或者有不同的看法请留言。

相关文章

  • 所谓“无后为大”

    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越王臣服,入伺吴王夫差。吴国太宰伯嚭因为受贿于越王,一直替越王勾践求情,伍子胥多...

  • 《海说孟子》修订版57:孟子讲的人有八种不孝

    国学商用 王道经营 作者:代海涛 离娄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又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儒家十三经,...

  • 婚礼大吉

    婚礼大吉 刘文安 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

  • 怎样理解无后为大?

    传统文化讲百善孝为先,接着说无后为大。这无后为大,我们普遍简单理解成了传宗接代。 其实,无后为大不仅是指要有人传宗...

  • 婚礼这仪式

    婚姻在封建社会早期时,其目的不外乎“子嗣” 二字,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今,在这个男女平等、一夫一...

  • 婚检不是毒药,而是家庭幸福的良药

    正所谓“百孝为先,无后为大”,绵延子嗣,是每个适龄男女与身俱来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希望,因此...

  • 孝道之我见

    柳哲 说起孝道,最让人挂嘴边的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孟子的话。根据《孟子》记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你知何为不孝吗?

    前面聊了尽孝的三个层次,今天来聊一聊不孝的具体表现。 说到不孝,大家肯定都会想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所谓名言...

  • 有一种格调叫八零年代的爱情

    01当代的爱情观,到底丢失了什么 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们的民族传统认为,...

  • 无后为大?

    近段时间,我看到了两条新闻:①人社部主管杂志刊文:全面开放生育刻不容缓,对二胎家庭适当给予个税退税。②单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谓“无后为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wg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