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清明节前一二日有寒食节,寒食节禁烟火,据说是纪念介子推。寒食后,改用新火。唐朝时,皇帝还会赐给臣下新火,以示恩宠。今时,寒食节不再,其风俗基本并入清明节。假日,阳光唤醒睡意,读一组古人诗遣怀,并摘句记录。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寒食节,本应该亲友相聚,扫墓祭祀先祖,而诗人孤身在外,自然更是思念亲人。诗人的居所既冷又空旷。冷,因为下雨的缘故。曰空,是说无人陪伴,空的感觉亦倍增。又禁火,吃冷食,更添冷、空之感。出门散心,江滩开阔,流莺啼鸣悦耳,但是一个人听,仍然只有寂寞而已。酒与花可以遣兴,也可牵愁肠,完全看人当下的处境。之于韦应物,更唤起旧日与亲友在家乡长安城看花饮酒扫墓踏青的乐事。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伤之情。
此一首诗,是一篇思亲的家书。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这首野望吟是扫墓情形的记录。乌鹊啼鸣是哀音,天气阴沉沉,新萌的野草地里有许多的坟墓,上坟扫墓的人在旷野里烧纸酹酒,哭泣述说,坟墓边的白杨在风中萧萧,好像感知人的心意。棠梨花雪白雪白,也寄托了无限哀思。阴阳相隔,九泉之下的人再也不能感知活人的心意,哪里能回应活人的思念呢?天晚了,上坟的人只能凄凉归去。
古时,寒食节扫墓与亲友相聚踏青游艺活动是一体的,扫墓祭祖,追怀远人,也饮酒踏青,过好活人的生活。白居易这首表达的是人间悲苦的那一面。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唐·伍唐珪《寒食日献郡守》
人生百味,各有心酸。这首诗表达的贫士的窘迫生活与愁苦无奈之情。一般情况下,打开家门,都是让人愉快的事情。不过,家徒四壁,三餐不继的人家可能正好相反。进门,更直接提醒了主人家无食裹腹的严峻局面,纵腹有诗书,亦无可奈何。这个读书人不免自嘲、自伤又自怜。家里日子过得实在艰难,门前的小路长满青苔,很久的没有人来往了。只有一条小小的钓船。大概这也是谋生的工具吧。不过钓鱼终究不能维持读书人生计。寒食之际,青黄不接,家里终于断炊。诗是写给郡守的,是读书人的乞食贴。借邻居寒食断火的叮嘱,表达借米度荒的主旨。
后来怎么样了呢?伍唐圭进士出身,家贫,终老山村。
还有一种说法是张友正的作品,张友正是宋人,书法家,父亲做过宰相。估计生活不能沦落到这等境地。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
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
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唐·张籍《寒食看花》
张籍这首可谓面目独特,写了一个节日期间仍然加班的公务员结束工作后的狂欢。夜晚终于下班后,心情狂喜,仿佛如同解了锁的猴子疯狂地蹿上树跳跃,又仿佛脱了缰绳的马到山岗上狂奔。想起以前看的小视频,下班的打工大叔在城市的马路上跳跃前行。张籍大概就想这个样子地发挥出来。可见讨厌加班这事,古人今人态度一般相同。不过张籍还是选择的士大夫传统宣泄方式,纵怀畅饮,酩酊大醉也无妨,衣裳泼了酒污也无妨,跟着大家笑,看着春花,说着醉话,希望花儿能听明白赏花人的心意。诗人已经年老,平常的日子都还过得开心,主要心无挂碍,所谓无事一身轻么。没什么事情可做,不过经常看看西园吟哦诗篇消磨时间罢了。今天加班后放松的情态和活动也歌咏成一首诗了。
节日嘛,还是休息放松为好。有张有弛的生活,才有滋味。
寒食虽去,清明不远。不过今年疫情此起彼伏,许多地方,踏青也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