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四二】
同年成卫宗,宰南安。小婢春桂于后园获石印,文曰“忠孝传家”,成题云:“孔龟张鹊难重觏,此石摩挲亦颇宜。愧我平生期许在,尽教世守作良规。”余宰江宁时,聘史苕湄为记室,成识之于署中;后为台湾司马。史馆冯观察家,相见甚欢。秩满将西渡,留别史云:“卅年旧雨各西东,忽漫相逢大海中。自是壮怀同作客,不堪衰鬓已成翁。世情转烛贫交久,物态浮云老眼空。他日故园应聚首,一樽相对话松风。”
成卫宗,(资料缺)
南安,古属泉州府南安县,雅称武荣,为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南安置县于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名“东安县”。之后朝代更迭,曾改用晋安、梁安等,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南安县,唐嗣圣初(684年)置武荣州,故南安又别称武荣。1993年,南安撤县建市。
孔龟,指典故“龟酬孔”,亦称“龟顾”。《晋书·孔愉传》:“〔孔愉〕以讨华轶功,封馀不亭侯。愉尝行经馀不亭,见笼龟于路者,愉买而放之溪中,龟中流左顾者数四。及是,铸侯印,而印龟左顾,三铸如初。印工以告,愉乃悟,遂佩焉。”后遂用为封官铸印之典。唐·李德裕《述梦诗四十韵》:“龟顾垂金钮,鸾飞曳锦袍。”唐·陆龟蒙 《戏题袭美书印囊》诗:“鹊衔龟顾妙无馀,不爱封侯爱石渠。”
张鹊,指典故“鹊石”。晋·干宝《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颢后官至太尉。”后遂以“鹊石”为官员应天命升迁的典实。明·张煌言《寿安福伯邓如磐》诗:“鹊石文垂早建牙,归来长啸饵丹砂。”
史苕湄,字正义。清代诗人,袁枚好友。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府都设记室令史,负责撰写章表文檄。南北朝直到唐宋据此设置记室参军事,明代以后废除。后世将此作为秘书的代称。
司马,明清时称府同知为司马。源于唐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为司马本于此。
转烛,释义是风摇烛火。用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唐·杜甫《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物态,释义:1、物的形态、表象。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一:“然得物态,未得物理。”2、景物。清·汪懋麟《题画再赠武仕》诗:“物态看流水,秋声在远林。”3、犹世态。明·宋濂《送叶别乘之官通州诗序》:“物态民情,无不能周知。”
【闲言碎语】
因为喜欢篆刻艺术,在读到这则诗话时就留意了。诗话里说,袁枚的同榜进士成卫宗,在南安县当知县时,婢女春桂在后花园里捡到一方石印,印文为“忠孝传家”。成卫宗为此印赋诗一首:“孔龟张鹊难重觏,此石摩挲亦颇宜。愧我平生期许在,尽教世守作良规。”说实在话,上来的第一句就没有弄明白是什么意思。看到“孔龟”二字,想到的是印章龟钮上的孔,但后面的“张鹊”二字则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与印章有啥关系了。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喜鹊造型的印钮。因为对篆刻艺术的喜爱,本人对印钮形制也有所了解。所谓印钮,也称作“印纽”,又称“印鼻”,就是印章顶端的带孔雕饰。钮孔用以穿绶带佩印于身上。穿在钮孔里的绶带又称“组”,古文里面的“解组”,字面意思就是解开绶带,把官印交出去了,实际上就是指官员去职了。印钮的设计最初以实用为主,用于穿绶带系于腰间,如瓦钮、鼻钮等。鼻钮是我国古代早期印章最多见的印钮,因孔小如鼻而得名。先秦的官印、私印均大量采用这种形式,汉代以后的官印鼻钮变大,故又称之为瓦钮、桥钮。最后夸张成为覆斗钮。龟钮也是官印中最常见的钮制。龟与蛇结合称之为玄武,玄武是人格神,演化成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此外,龟与贵同音,是长寿吉祥的象征。蛇钮不多见,但颁给滇王的印章采用蛇钮。羊钮、马钮、兔钮有颁发给其他民族首领的记载。鹿钮、罴钮、鱼钮等神兽钮也见于历史记载及出土文物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螭钮,又称螭虎钮,皇帝及皇后玺均用此钮。螭为龙的一种,明清时皇帝印玺均采用螭为钮的造型。
经过搜索查找资料,才弄清楚“孔龟张鹊”是两个与印章有关的典故(典故在本文注释里)。“孔龟张鹊难重觏,此石摩挲亦颇宜。”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成为宗的心里对“孔龟张鹊”还是很羡慕的。据说,孔愉佩戴了那个龟脖子一直往左偏的龟钮印后,到晋成帝时,升任为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而得到由山鹊变化而来金印的张灏则官至太尉,与金印印文“忠孝侯印”相当。成卫宗的婢女捡到的石印印文“忠孝传家”,显然不是官印,但寓意也好,故“此石摩挲亦颇宜”。当不上大官无所谓,且把“忠孝传家”当作我家之门风,世代谨守吧。
再说一个有关印章的神奇故事。《武林旧事)载:南宋孝宗淳熙年(1174年—1189年)中,“明州士人过曹峨江,见渔叟持巨鲤,买得作羹,脍腹中,得小玉印,有二字,不能识,以五千得之。后为德寿宫提举佩翣(按:扇子)间,光尧(按:宋高宗退位后,宋孝宗上尊号为“光尧寿圣太上皇帝”,简称“光尧”或“光尧皇帝”)见之曰:‘何以得此?’具以闻,上凄然曰:‘此我故物,京师玉册官镌德基二字。建炎(1127年—1130年)避敌海上,误坠水中,今四五十年不意复落吾目。”“德基”二字是宋高宗(字德基)的私印,建炎年间由于金兵的追击,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朝庭由开封退守扬州,再奔镇江,又逃到杭州,再沿浙江沿海往东南逃窜。慌忙中将印章掉到海里,被鱼吞进肚子,四五十年后人们从鱼肚子中获得,后被德寿宫提举官做了扇坠,而被宋高宗发现。清代海宁印人陈鱣有诗:“相印传来有秘书,孔龟张鹊更谁知。可怜玉册铭名字,曾赴江流葬鲤鱼。”朝代更替,历史规律,即便有皇家玉印失而复得这样的祥瑞,也挡不住其灭亡的步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