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25日是公司全球“多元文化周”,100多个workshop和小型分享,话题涉及“多元文化的融合”“女性领导的职场发展”“职场偏见”,甚至包括"LGBT社区",看着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侃侃而谈,谈“文化的全球融合”,这种花几天时间分享企业文化的活动让我瞬间想到前司很重要的一个标签,“价值观”“味道”“企业文化”,曾经从上到下讨论XXX条文化价值观,落地,复盘;尽管形式不同,一个德企,一个民企,讨论话题更是大相径庭,但这种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所谓内部文化共建活动还是让我觉得一种奇妙的巧合。
同一时间,美国西雅图,微软年度开发者大会Microsoft Build盛大召开,作为chatgpt的引领者,微软的这次开发者大会吸引了超过20万人关注,借着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风头正盛的chatgpt,微软趁势向业界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给软件开发的对象、过程和工具带来巨大变革,并重新定义工作方式的未来。简单的说,微软在这次人工智能转型的赛道上正加速前进,相比于谈文化的“虚”运营,微软简单直接的谈技术,做生意,涨股价。
从1975年成立至今,微软就像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不同于谷歌、苹果,外界对于微软的标签主要是“业务传统、增长稳健”,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这个前几年一度被行业看衰的“互联网老人”在2023年,用chatgpt带来的人工智能革命让不少唱衰的人大跌眼镜。从1月5日宣布整合ChatGPT的必应搜索开始,微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外宣布了4次对于“现金牛”的重塑计划。在去年10月公布近5年最差业绩之后,微软携chatgpt强势归来,推动竞争对手谷歌等纷纷跟进,更引领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
微软的这次自我驱动转型目前看是成功的,而这种转型也离不开文化的力量。如果说现司和前司的文化价值观塑造比较“虚”,微软的文化转型则是“通过技术的应用和改革,来改变公司的文化和员工的习惯。”记得在一篇外媒分析微软转型的文章中提到微软几个重要的经验: “一切的变化,最终是思维的变化”“让技术充当改革的加速器“。
美国公司谈business,欧洲公司谈文化,前司在裁员分解谋求上市。三年疫情之后的这个5月,大家都在忙。而市场上每天各种shocking news(冲击讯息)不断,前有哲库突然解散,后有美光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网络anquan审查,然而转头,美光在上周G7峰会期间,明确表态要加强在日本的投资生产,把EUV光刻技术引入日本,投资5000亿日元用于1-Gamma工艺技术;今年3月,曾经张江的标杆半导体公司——Marvell美满科技裁掉在中国的全部研发,5月22日却宣布在越南胡志明市成立芯片研发中心,最重要的是Marvell越南研发中心将与美国、印度和以色列的研发中心一起,成为Marvell集团全球的四大研发中心。一面从中国收缩,一面在东南亚扩张;如果说前几年在华外企向越南、东南亚的迁移集中在制造业,那么今天则是科技行业的东南亚迁移,至于美企在华CAIYUAN或业务缩减信息从年初开始则不断:
2023年4月初,以高福利而闻名的“神仙外企”Hulu北京裁员比例超90%,影响300多人。
2023年5月9日,福特中国宣布即将裁员,受影响员工高达1300人。
2023年5月9日,领英发布公告,宣布中国的本土化求职平台“领英职场”将于2023年8月9日起正式停止服务。未来,领英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包括通过领英人才和营销解决方案,简单的说接下来的业务更偏向于To B,做企业服务,C端个人服务所剩无几。
与此同时,高通、阿里、网易,无论外企、民企,无论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科技,这几个月,裁员风暴已从科技领域,逐渐吹到金融圈、零售、汽车等行业。有可能半夜里一封措辞生硬的邮件,或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你真情实感、加班加点奋斗的工作可能就没了。当然裁员会拿到N+1,2,3不等的赔偿“大礼包”,但是这种对于生活突然的shock和不确定性还是让人心有戚戚焉。
套用电影《阿甘正传》的那句话,“上班犹如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哪天将尝到裁员的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