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导考博学生引发的思考
终于到了正式写研究计划书的阶段了。今天拿到学生写的材料,感受:正如当年的自己一样,写得有些糟糕😂。不过,每个人不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吗?从一团糟到 paper 精英,每个博士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硕士博士研究生,已经是researcher,而不是student,但是我们很多人往往搞不清楚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有何区别,搞不懂怎么写它们,也不知道研究方法这一章该怎么写......
这是很多博士生都需要经历的从不懂到精通的受虐阶段。我也是这么摸爬滚打过来的。如今,自己也作为前辈指导着后辈们,只是很佩服,他们年轻一代人,更有自己的办法,他们会通过付费的方式,让自己得到前辈的指导。这样能缩短他们许多摸爬滚打的时间,而时间是最宝贵的,花钱也买不着。
翻译社区改造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提到一点,今后的艺术家们,是从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很自然随意地就习惯并享受通过网络建立起来的团体意识,这种生活背景注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而我们作为老一代,的确要信服这一点(服老)。
感恩自己,通过指导学生,认知到其间的差异和意义。
2. 和女儿的代沟
我家女儿才5岁,但从2,3岁开始,我就常常觉得和她有代沟,不同文化形式下形成的代沟。
女儿3个月起就开始寄托在保育园,是纯日式环境下长大的小朋友。所以她的很多习惯,长大一点后的思维,说话方式都非常日式。比如,随便碰了撞了哪里,就一定要用冰袋敷一下,有时候5秒,10秒就好了,纯心里有数的感觉。我很高兴她有这种既定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意识到老母亲和小女儿的思维后面,是完全不同文化下形成的产物,有些难过。
3. 代沟无处不在,唯有保持学习的常态
话说回来,代沟不仅仅会因时间,文化,地理位置而产生,原生家庭的不同,认知层面的不同,都能造就成不同层级的代沟。想到那副经典的漫画,看10本书的人看到的东西,和看100本书的人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看1000本书的人,则能够突破云层,看到没有任何阴影的灿烂阳光下的光景,大有佛光普照万物的通灵之境界。
唯有多多学习,保持思想的活跃性,让自己的思维不被外界轻易禁锢,尽量保持有活跃度的脑袋,是应对一切代沟的最好办法。
海纳百川,包容万象,有容乃大。
2019-12-18(三)感恩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