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象捕捉
7月31日,在高温预警“火辣辣的山城”,在原本可以让教师“修养生息”的暑假,重庆市璧山区凤凰小学邀请了山东崔成林教授,进行了为期2天的培训会。奇怪的是,不仅计划中培训的老师个个精神百倍,晚上作业到深夜,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领导也闻讯赶来,冒着红色预警高温,放弃休息,生怕错过精彩。
二、原因分析
(一)解了心里久违的“干渴”
1.早就想改
这次培训中有2类老师,一是教龄10年以上的经验型教师,他们早就对课程改革动了心。新课程改革至今17载,有人质疑说:一线教师对此已经有免疫力,认为都是文件上的轰轰烈烈。其实不然,随着各级培训的加大,并在网络媒体的助推下,农村一线教师从心里是知道并认同改变的必须性的,他们渴望改变单一的以分数为主导的评价模式,渴望从工业时代产物的灌输式的讲授法中解脱出来,并且有的已经在改变的路上。另一类老师就是刚毕业的新老师,他们早就摩拳擦掌,跃跃预试。
2.听得明白
想改变,这是一线老师心里底层的秘密;不改变,这是一线老师公开的秘密。有想法,不行动,是怕课程改革导致成绩下滑?是怕一时心动被折腾得身心疲惫?还是更怕“推倒旧房”,自己又无力重建?亦或皆有之。中国的土地上,理论高度“深不可测”的专家比比皆是,而往往忘记了一线教师的转化能力,吸收能力。听起来很美好的东西,一到学校,一碰到千千万万的孩子的时候,老师往往又是束手无策。推倒,推倒老师们的惯有思维,可又多少人有能力重建?很多老师就在纠结中,一晃十几年,直至这种想法压了箱底,直至假装忘记。把深奥的话浅显化表达,才谓大师;而一线老师需要的专家,一定是介入到教育教学过程的专家。
在本次培训中,在讲到对话教学时,崔教师在讲到看录像的时候提问:是先让学生看录像,还是先提问题后让学生看录像?
学员1回答了崔老师的问题
崔老师等待3秒后继续问:你同意刚才老师意见吗?同意与不同意,你要分别说出理由…….崔老师相机点评:这位老师在回答时善于了倾听,那位老师做到了不重复前面的观点。最后,崔老师梳理老师的观点。虽然这个问题崔老师提出,但结论是学员的产出。崔老师相机引出了对话交互式教学的概念。更难得可贵的是,崔老师又请学员一起回忆,刚才对话式教学的步骤,帮助老师形成结构式思维。交互式对话教学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让一线老师听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这样的学习的方式,就是深度学习。
(二) 终于成了培训的主体
随着培训经费的落地和各项保障政策的出来,教师参加培训的比例与频率逐年攀升,但教师们对培训的满意度,特别是校级、县(区)级的满意度却是稳固不前。教师自己也成了“被学习”的容器,专家(教授)自己也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但口里依然高喊着以学生为主体。
在中国的土地上,每一天都在不同的地方讲着合作学习方案,出示表格、列举数据,贴心的专家就是放段“视频”。而在本次的培训会上,却有别样的精彩。
崔教授问:老师们,合作学习大家知道吧。那咱们这样,2-4人为一个小组,小组内自己找一个话题,扮演学生进行合作,3分钟后依次展示合作情况。
老师们几秒蒙圈后,积极投入到合作中。(因为展示即评价。)
3分钟后,各小组分别上台展示。展示完毕后,崔老师又请小组进行了自评,以及其他小组点评。最后,由学员们自己总结,当场就催生出了大家认可,并都明白如何操作的小组合作学习的10个方法。(1.任务明确。2.小组人人有事做,分工明确。3.相互交流补充,反思总结。4.主持人,角色分配。5.小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6.弱者先行,优生帮助。7.教师点拨帮助指导。8.小组活动层级化设计(很好的策略)。9.分组方式多样(同质、异质)新授强弱搭配,复习课强强结合。)人人参与,现场生成。这个“产婆”,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催生“出了老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刻认识,就这样”润物无声“的诉说着什么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三) 过了一把学生的“瘾”
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学生对老师口中习以为常的“认识、理解、感悟”等概念是似而非;不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作为成人的学员也不懂理念到实际的转换,也需要参与体验,也需要展示交流一样。
在满场的培训中,在角落里,有这样一个女老师,年纪近50岁,短发,带着眼镜,微胖。因为可能她是场内唯一一个,不是这个学校的教师,自己主动来听课,但却有些疲惫偶尔打着瞌睡,而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一个交流环节中,一个年轻老师刚就一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估计崔老师想找一个老教师来点评一下这个年轻老师的发言,就把话筒传递到了她这里。她回答的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崔老师点评说她的补充,刚好弥补了年轻老师忽视了学生学情的不足……在之后的时间里,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低头偷偷小憩一会;再后面的一天半时间里,她都坚持来旁听,并且坐到了前面。这事很小,除了我,没人会发现,包括她自己,可能我也会很快忘记。但细节背后,是否倾诉着每一个老师都渴望被关注,渴望被赞叹……哪怕一个快退休的农村老教师也是如此。
这次培训,出人意料的是,每一天晚上的作业,还有第二天的当堂改评,还有许多老师对不明白的概念,查资料到深夜的故事。
三、背后追问
40度的高温,本该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的暑假,在一个普通小学的教师培训会上,农村教师自发赶来上课,不点名,不考评。这奇怪现场的背后,有深度教学的魅力,有渴望改变的眼睛。我不禁想到,每年学校生均公用经费5%的培训经费,想到全国近年来教师们“飞过来、飞过去”培训的费时费力,想到各地出台的大量关于培训效果的考核与上交的心得体会,想到新课改到现在的整整17年,为什么一线老师还如此的“培训饥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