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1”教学》心理散文
第二节 “1+1”教育学校建设模式(二)

第二节 “1+1”教育学校建设模式(二)

作者: 小子止一 | 来源:发表于2023-08-06 12:17 被阅读0次

二、“1+1”教育学校建设原则

1. 一点奠基原则

“1+1”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教育教学理念、学校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都有别于其他教育教学模式。为了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将其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实践运用,需要定点进行各方面的实验、摸索,在模式形成之前不宜进行大范围的运用、推广,确保教育教学模式的完整性、系统性,确保教育教学模式的质量。

2. 小学起步原则

“1+1”教育追求的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完整性的全程学校教育过程。那么,应该以哪一个教育教学阶段进行奠基呢?幼儿园阶段孩子太小,还处于以玩为主的对外在事物的探索、了解阶段,不适合作为奠基,适合作为教育教学的准备、启蒙阶段。依据“1+1”教育教学理念及其学校建设理念遵循的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建设原则,自然而然地确立了小学起步的奠基建设指导原则。“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小学生对外在事物充满了好奇,对每一件事物都兴趣盎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正是最佳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方式的培养时期。故,“1+1”教学将小学阶段确定为整个教育教学模式的起步奠基阶段。

3. 三年塑型期原则

“1+1”教学作为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学校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都有别于其他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在“1+1”教育教学理念及模式框架的指引下一点一滴地进行边摸索边建设的基础模式塑造。万事开头难,开始奠基建设之初需要给教师及学生一个理解、学习、运用、习惯的时间、空间。这个基础塑型期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基础模式一旦形成,就进入不断地、漫长地改进、完善过程,一直到“1+1”教育学院学生进入基础教育学校开展反哺性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形成一个自我循环、自我发展的核心教育共同体。其实到这个时候,也只有到这个时候,才可以说整个“1+1”教育——教育共同体——塑型期完成,正式进入成长期。

4. 全面性原则

正所谓“蚂蚱虽小五脏俱全”。“1+1”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教研模式、教师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教学设计及组织模式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对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及作用。“1+1”教育学校建设的全面性体现在:一方面,教师的教研模式及主辅制管理模式的实质就是在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共享共赢的管理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也是在采取分工合作、互助互学、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1+1”教学是一个着眼于涵盖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所有学校教育的完整学校教育建设体系。

5. 循序渐进发展原则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事物总是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进行发展的。“1+1”教育学校建设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进行建设。在开始建设之初,在“1+1”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先进行教学模式塑型建设,然后再逐渐地对具体细节进行改进、完善。

6. 持续性原则

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建设者,探索、研究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的探索者,任重而道远。“1+1”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改进、完善的发展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1+1”人持续不断地奋斗,才是“1+1”教育教学模式建设最好的途径。

7. 连续性原则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幼小到生长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的连续发展过程。“1+1”教育学校建设也是采用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再到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的接力棒式连续性发展模式,实现从学校学习活动向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自然过渡,从而形成终身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8. 民主性原则

“1+1”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

(1)学校领导聘用:为了确保“1+1”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持续地发展,“1+1”教育学校领导的聘用资格及规定如下:

首先,必须具备三年以上“1+1”教学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的“1+1”教师方可以参加学校领导的竞选。

其次,“1+1”教育学校领导聘期采用三年一聘制,聘用期满前一个月进行下届学校领导评选活动。

再次,学校所有教师参加学校领导的聘选活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主选举,获三分之二投票以上通过者方可以获得学校领导聘任权。若学校领导在任期内出现工作变动的,可采取临时聘任选举活动进行选举,作为代理学校领导。

最后,学校新旧领导工作接替过渡期为一个月。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一般安排在假期。

(2)单元组建设:教学单元组组长一般采用轮换制,分工合作的方式。为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校级单元组组长、校级中队长、校级大队长则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选举产生,每年一聘。

(3)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学习、发展、指导、关爱的相对平等与尊重,切实落实“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工作指导理念。

(4)生生关系:学生之间倡导互检互查、互帮互助、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民主学习伙伴关系。在学校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接受帮助者和被监督、被管理者,同时也是提供帮助者和监督、管理者。

(5)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1+1”教学实施学校、教师管理的透明化管理模式,教师之间对彼此的工作职责、权限都有明确的了解,领导与教师之间只因能力、兴趣爱好的不同而分工不同,共同协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者、执行者。

(6)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两个重要的辅助资源,“一条线上的两个蚂蚱!”他们之间应该是互尊互重、分工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管理学生的校内生活、学习活动,家长管理学生的校外生活、行为习惯。在“1+1”教学中,鼓励家长参与学生在校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师共同组织、指导学生校外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形成互补共赢的家校管理模式。

9. 模式复制原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教育学校建设模式塑造完成之后,就可以根据需要逐渐地采取模式复制的形式进行推广运用,资源共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节 “1+1”教育学校建设模式(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ku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