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能够在合适的年纪和阅历读到这本书,我相信这不是最好的讲中国哲学的书籍,但也正如我现在还没到读哲学的最好年纪和阅历,所以这恰到好处的匹配值得我的庆幸。
其实网上对于这本书以及冯友兰的批评很多,但是主要是集中在冯老先生对于中国哲学见解方面的,但是作为一本中国古代哲学的入门读物,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去深究各派的观点冲突,与我而言,读哲学,是使人明智的,而不是去站队,举起某派的革命纲领去和别人打架。而冯老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很好的做到了这点,他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哲学殿堂,激发了我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浓厚兴趣。如今的我,大抵了解了以孔孟为代表的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公孙龙、慧施为代表的的名家,以墨子为代表的的墨家、以韩飞子为代表的的法家以及禅宗、佛教以及新道家、新儒家等等哲学体系,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略过,但是我仍然被这浩瀚的海洋所震撼,我想,一本好书不在于内容多么详实正确,而在于给读者的心灵开启一扇窗户,让我们能够探出头去看一看一个全新的世界。
中国哲学是独立于西方哲学的一个独特体系,其达到的思维高度,并不亚于西方哲学,但是由于中国哲学从直觉出发,并且多用“负”的推理方法,语言又含蓄而富有歧义,所以研究起来越发困难,给人很多探索空间,于是各种不同版本的解读层出不穷,互不相让。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老庄,哲学不是数学物理,每个公式、定理总需究个对错,哲学是一门让人明智的学问,并无对错,只要每个思考者从哲学中获得生命的智慧,并用这种智慧去活自己的人生,那么我就认为他是懂哲学的。
所以,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学说,儒家、道家、禅宗永无止息的在争论,可能在思想界有其深刻意义,但是对于我们凡人,并不需要考究这里面的精神学问,而只需通过不同学说的讨论,将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从而如冯老先生说的一样,将人生的境界提高到天地境界。
最近,我总是试图让自己与这个世界融合,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每每我这样去想象时,整个人都会平静下来,感受自己处于世界之中,呼吸脉搏都与这个世界同一,这个时候自己再也不是自己,而是这个世界,所有的感知都无比清晰,一旦这样想,就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就像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飘雪,我无需去为得失而计较,也无需为不公而去愤懑,我只需顺其自然,收获“无为而为”。
中国哲学讨论的根本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可这内圣和外王明显是个矛盾,一个圣人可能很难成为好的统治者,而一个成功的统治者很难成为圣人,而中国哲学,就是想消除这个矛盾,让人既圣又王。因此道家认为,要出世,修身养性,先圣后王,而儒家认为,要入世,兼济天下,先王后圣,不同的方法可能都能到达同一个结果,只是所经过的路途不同,所看到的风景不同罢了。 而到最后,达到内圣境界的人真的不会再去在乎是否外王,而很可能已经是自然而然成为了王。
不知不觉又胡诌了一通,待到以后自己看到如此幼稚的文章,是该可笑还是欣喜呢?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强迫自己写下去,因为“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沉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