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课上学习的沟通方法,那是给我震撼特别大的一个方法,叫“心桥”搭建。
所谓“心桥”,意思就是两个人沟通时,用心搭建一座桥梁,实现心与心的沟通。
看似好像平淡无奇,其实,真正做起来,“心桥”效果非常惊人,自从学习了这个方法,我就明白了“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具体的做法是,根据生活中的一个沟通难题,找两个人配合“我”做心桥搭建。比如我与婆婆有某个沟通问题,找一个人代表婆婆站在我对面,另一个人代表她的心站在她身后。
然后,我就像当着婆婆的面一样,和婆婆代表沟通那件事,看她的心是靠近我这边还是越走越远。两个代表放空自己,跟随内心的感觉移动。最终的目标就是,对方的心和她紧紧地挨着,靠近我这边。
当时模拟练习时,我就孩子吃饭的问题,做了和婆婆的沟通。
在家里,婆婆经常喂孩子吃饭,哪怕孩子不愿意吃了,她也还喂,生怕孩子吃不饱,但我希望让孩子自己吃,或者孩子说不想吃的时候就不喂他了。但沟通了很多次,无果。我因为这个事苦恼了很长时间。
我们小组两个学员陪我做练习,一个代表婆婆,另一个代表她的心。
面对“婆婆”,我告诉她:“妈,如果孩子不想吃了,以后能不能不喂他了”。刚说完,“婆婆”的心就后退了一步。我不清楚为什么这样,接着说“妈,孩子有自己的感觉,说饱了就是吃饱了。他这个年龄也能自己吃饭了,我们多给他一些自由可以吗。”说完,“婆婆”的心又后退了两步。
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再怎么沟通了,于是,我换了一个方法,我说“妈,我知道你是为了孩子好,你怕他吃不饱,可是我们也不能让他吃撑啊”。意外的是,“婆婆”的心继续后退。
我没招了,急得赶忙问老师,该怎么办,为什么越沟通婆婆的心越退越远了呢?怎样才能让婆婆的心回来。
老师就一句话:“用心沟通。”
怎么叫用心呢?我刚才没用心吗?
这个时候,婆婆的代表和她的心的代表,也过来向我反馈刚才的感受,她们都说,听了我的话,感觉是被责怪,怪她做得不好,心里很难受,就想往后退。
我好像明白了些。
我闭上眼睛,慢慢地感受我的心,仿佛有种感觉,不自觉的鼻子一酸,想流泪。
确实,当用心感受婆婆的时候,我有些想哭,好像体会到了婆婆的内心感受。
于是,我睁开眼睛,看着婆婆,缓缓地说:“妈,对不起,我不该那么说您。您为了孩子,操劳很多,说起来,您比我对他还要上心。”这次,“婆婆”的心没有后退。
我受到了鼓励,根据心里的感受,接着说:“每天,您都早起给孩子做饭,怕他吃不饱,我起得晚,却还总觉得这样不行、那样不好,我做得才不好。”说的同时,泪水顺着我的眼角流出来了。
当用“心”说话的时候,我更多的在反观自己的心,说出来的话是体察对方、反省自己。这个时候,婆婆的心向前迈了一步。
我一下子明白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事,那就是:
老人需要子女的理解,他们希望自己的辛劳被看见,他们不喜欢被指责、被责怪。哪怕短短一句埋怨的话,都能把老人的心推得很远。就算她人在你眼前,但她的心已经远离。
还有一个感悟,就是为什么都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当我和婆婆讲道理、争辩的时候,我的大脑高速运转,但实际上已经在推开她了。而当我用心说话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用心的时候她的心才会靠近。用心和用脑沟通的效果天壤之别。用脑沟通的是道理,用心交流的则是感受。
我也终于体会到一句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那就是人的心和身体真的可以分开。身在这里,心真的会在别处。关于心,其实我们有很多词,用心、分心、心眼、心猿意马、心宽体胖,那些关于心的说法确实是真的“心”。
再接下来的沟通,我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因为,我还是不希望婆婆给孩子喂饭,可是婆婆的辛苦我也看见了,又不能埋怨,一怪她她的心就走了。怎么办呢?
我陷入不知所措。于是,先让小组另一个学员做心桥搭建练习,她的沟通对象是她先生。
他俩因为生活中很小的事情——一盒鸡蛋,起了争执。
为了保护对方隐私,我只说一下大体事情,具体不展开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她家有一盒礼品鸡蛋,她问先生,要不要把鸡蛋拿给亲戚。但她先生没在意这件事。等她出差回家后,发现鸡蛋臭了,就生气地质问先生怎么没送过去。先生也很生气,觉得不就一盒鸡蛋嘛,至于么。可她就是非常非常生气。
在沟通中,一开始,她激烈地说着那天争吵的话,她先生的心则一直往后退,很远很远。直到她受不了了,开始反观内心,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大意是,她觉得自己很累,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她只是希望对方能体谅她,帮她做一点事情,去送鸡蛋。而她的先生的感受(先生代表反应)是“你只关注鸡蛋,却不关心我”。
后来,他们夫妻俩说了很多心里话,她决定,不再管先生做什么。送不送鸡蛋,那是他的自由,他的事。不再对他有期待,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最后,他们解开心结,流着眼泪拥抱在一起。
我当时代表的是她先生的心,每当她说一句话,我明显地感觉到一股力量在推着我向前或后退。而且,我内心的感受非常灵敏。
从她的沟通中,我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感悟,那就是:
不要对对方有任何期待。每个人都有他独立的思想和做事的自由。没有人希望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按别人的期望去做,哪怕表面上认同,内心也有不舒服。
从她那里,我明白为什么我与婆婆沟通不下去了,因为我对她有“期待”。
我期待她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按照我的意思去管孩子,但那是不可能的,她有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想法。
没有人能改变另一个人,除非她自己内心想改变。
于是,接下来,我又继续和“婆婆”沟通,对她不再有任何期待,唯有尊重,她的心就一步步靠近我了。
那次的“心桥”搭建学习,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我终于体会到,不用脑而用“心”的沟通是什么感觉,也终于有觉知,愿意放下我的期待。
回家后,我与婆婆就孩子吃饭的事情达成了一致,就是我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一定和她一样,我也会和她说出来,用心沟通。但她想怎么做,我完全尊重。她有她的自由。
后来我有问过老师,万一孩子吃撑着怎么办?老师说,孩子有他的智慧,他知道怎么和老人沟通,他不会让自己撑着。而且,当我和婆婆沟通吃饭的事情时,孩子已经感受到了支持,这就够了。孩子更关注的是和父母的关系。我只需要做好我自己,界限要清楚,不要管别人。我做自己的同时,也允许别人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