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8c72824ea1e345b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c2db425f245d4162.jpg)
上初一的儿子正在学习萧红撰写的《回忆鲁迅先生》。
和往常一样,他会在我的旧书堆里翻找一番,看有没有与之相应的书籍或文章。
我也不去管他,只顾看一本《中国服装史》,为了完成朋友交办的任务。
“老爸,您这真有一套《鲁迅全集》,这本书看着挺新的,怎么比您的年龄还大呀!”
“是吗,拿来我看一下。”
他把书递给了我,是鲁迅先生的《三闲集》。一看扉页,这本书竟然是1973年出版的,还真比我的年龄大。我记起来是我考上初中时,任校长的三叔送给了我一套《鲁迅全集》,当时囫囵吞枣地看了一些,并没有看完,就束之高阁了。
前几年装修好房子,我才把它们从老家请到了北京,依然只是摆进了书柜,并没有认真读过。
这本《三闲集》,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闲集》是鲁迅先生的第五本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先生1927年至1929年所写的杂文三十四篇,末尾还附有鲁迅先生自1921年至1931年译著的书目名单。
封面设计极其精练。左上角,是鲁迅先生的侧面像,短短的头发刷子直竖着,一字形眉毛下眼睛紧盯着前方,鼻子直挺,胡须浓密,嘴巴微闭,这些共同组成了一张坚毅的脸庞,让人很容易想起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三个绿色的宋体字《三闲集》是书的名字,紧接着是先生自己手写的名字“鲁迅”。
在序言中,鲁迅先生讲了“三闲”的由来。“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却是至今还不能完全忘却的。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张爱玲在评价鲁迅先生时说过一段话:“鲁迅的小说与《三闲集》好,他的滑稽正是中国人的壮阔活泼喜乐,比起幽默讽刺,他是厚意,能调笑。他常把自己装成呆头呆脑,这可爱即在于他的跌宕自喜,很刁。而他却又是个非常认真的人,极正大的。”
《三闲集》所选篇目较杂,包括往来书信,演讲,摘报,杂文,时事感言,书序等,这里面没有浓浓硝烟味,没有《彷徨》《呐喊》里的黑暗、压抑之词,更多的是生活化的鲁迅,比较闲散,也可一窥当时的社会形态及社会趣闻,比如舍家财求为人字等。
感谢儿子又把它找了出来,有机会我会好好读读它,进而是那厚厚的《鲁迅全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