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军事部署中,忠武军节度使潘美被委以重任,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而名震四方的杨业作为他的副手,二人共同肩负起北宋在边境的军事使命。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和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也加入其中,负责保护这支军队。他们接到的任务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肩头——连续攻克云、应、寰、朔四州,而后与曹彬的部队会师于桑乾河,这是一项关乎北宋边境战略的重要行动。
宋军在初期进展顺利,仿佛有神助一般,连战连胜。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在战场上如虎入羊群,势不可挡。在一次次激烈的战斗后,云、应、寰、朔四州顺利地被收入囊中。然而,命运的天平却在不经意间开始倾斜。曹彬的部队不知为何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这一变故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泛起的涟漪影响到了整个军事行动。各路军队不得不改变计划,班师回朝。
潘美等人率领军队返回代州,本以为可以稍作休整,可还未等他们缓过神来,朝廷的命令就如疾风般传来——护送四州的百姓迁往内地。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百姓众多,行动不便,而边境局势又如此紧张,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
就在这关键时刻,契丹国母萧氏和大臣耶律汉宁率领着十余万大军,如同汹涌的黑色潮水般再次攻陷了寰州。那遮天蔽日的军旗、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让大地都为之颤抖。契丹大军的到来,如同一团浓重的乌云,笼罩在宋军的心头。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杨业凭借多年的军事经验,深知不能与之硬碰硬。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脑海中迅速构思出一个缜密的撤退计划。他向潘美等人详细阐述道:“我们万万不可与契丹军正面交锋。朝廷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是转移百姓,而非与敌人争一时之勇。我们可以选择通过大石路撤退,同时迅速派人通知云、朔州的守将。待我们离开代州后,让云州的百姓先行撤离。而后我们在应州驻扎,契丹军察觉到我们的行动,必定会前来阻拦,那时我们再让朔州的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我们在谷口部署强弩手千人,再安排骑士在中路支援,如此一来,便可确保三州百姓安全转移。”杨业的计划考虑周全,每一个步骤都像是精心设计的棋局,旨在以最小的代价保护百姓和军队。
然而,王侁却对杨业的计划嗤之以鼻。他眉头紧皱,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大声反对道:“你杨业手握数万精兵,却如此畏敌如虎,这岂是大丈夫所为?依我看,我们应该直接穿越雁门北川,大张旗鼓地前进,让契丹人知道我们的厉害。”刘文裕也在一旁点头赞同王侁的意见,他的眼神中同样透露出对杨业的质疑。
杨业听到他们的言论,心急如焚,他据理力争:“此等行动必定会导致失败。契丹军兵力雄厚,又占据有利地形,我们贸然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只会让士兵们白白牺牲,让百姓陷入绝境。”
王侁却不依不饶,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语气中充满了挑衅:“你如此坚持避战,莫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打算?难道你是想保存实力,另有所图?”
杨业听闻此言,气得浑身发抖,他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坚定地回答:“我杨业一生光明磊落,并非怕死之人。我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以求最大程度地报效国家。如今皇上委我重任,我怎会辜负圣恩?但现在时机未到,盲目出击只会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既然你们如此责备我避战,那好,我愿意为各位先行探路,哪怕是死,我也绝不退缩。”
在出发前,杨业的眼中闪着泪光,他望着潘美,语气沉重地说:“这次行动恐怕是凶多吉少。我本是太原的降将,按照常理,我罪该万死,但皇上却不杀我,还对我委以重任。我一直心怀感恩,时刻想着为国家效力,为皇上尽忠。我并非不敢与敌人交锋,只是希望能在最有利的时机出击,以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如今,却被你们误解,我也无话可说。我愿意率先战死沙场,只希望能为这次行动争取一丝生机。”说着,他指向陈家谷口,“你们一定要在这里部署步兵和强弩,作为左右翼支援。等我转战到这里时,你们就以步兵夹击救援,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否则,我们必将全军覆没。”
潘美和王侁领兵来到谷口布阵。从早晨到中午,时间仿佛凝固一般,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紧张与不安。王侁站在高处,远远望去,只见战场上尘土飞扬,契丹军的阵型似乎有些混乱。他误以为契丹军败走,立功心切的他,全然不顾之前与杨业的约定,为了争得头功,擅自带领部队离开了谷口。潘美试图阻止,但王侁根本不听,局面顿时失控。潘美无奈,只能带着剩余的部队沿交河向西南行进了二十里。
杨业率领着军队在战场上奋勇厮杀,他身先士卒,如同一头勇猛的雄狮。契丹军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涌来,但杨业毫不畏惧,他带领士兵们一次次击退敌人。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战场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杨业和他的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但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按照计划撤回陈家谷口。
终于,杨业带着满身的鲜血和伤痕来到了谷口,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如遭雷击——谷口空无一人。他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悲痛、愤怒、绝望涌上心头。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但他没有放弃,再次率领帐下仅存的士兵奋力战斗。他身上的创伤多达数十处,每一处都在流血,每一次挥刀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们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但他们依然没有退缩。杨业亲手斩杀了数百敌人,他的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然而,寡不敌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杨业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最终,他的战马也因重伤而无法前行。杨业和他的儿子延玉在契丹军的重重包围下,力竭被俘。
杨业在被俘后,望着天空,眼中满是悲愤。他叹息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我本想为国家讨贼捍边,为百姓谋福祉,却因为奸臣所迫,导致王师败绩,我还有何脸面苟活于世?”于是,他决定以死明志,绝食三天后,壮烈牺牲。他的死,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流星划过,照亮了北宋的历史天空,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悲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