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日,天气特别好。好久没有带孩子出来溜达了,决定一起去附近的小公园运动一下,活动活动筋骨。孩子在公园玩,我在旁边坐着时不时看看手机。
过了一会,孩子突然走过来,脸上明显带着不高兴的表情。我问他怎么了,他沮丧地说"刚才有个小朋友,插我的队,在我的前面玩了那个玩具。"
我还没说话,旁边孩子妈妈跟孩子说,"他是个2岁的小宝宝,你要懂得尊老爱幼啊","你可以让他先玩你在玩嘛"等等,孩子的姥姥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表示这没有多大点事,希望孩子不要介意这种事情。
我看着孩子,明显的感觉他一直在生气,气鼓鼓的。很明显妈妈和姥姥说的话,一点他也没有听进去。于是,我跟他说,"来,我们去洗洗手,顺便去聊聊"
我们两个人边走,我边跟他说,"你看上去真的有点生气了呢",他说: "是的,我很生气",我又跟他说,"我理解你的感受,遇到这种情况确实让人生气,我想我碰到这种情况,也会生气的",孩子这时候已经逐渐恢复平静了,继续说,"那个小朋友太没有礼貌了,不能随便插队"
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逐渐孩子就不再考虑这件事了,又开心地玩了起来。晚上我们又聊了这个话题,孩子接受起来就轻松得多了。
其实,当孩子内心有情绪的时候,我们作为大人,真的不用第一时间去给予孩子以评判或建议。
孩子是不需要大人的建议的。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能用孩子的方式解决他们的问题。孩子需要的,只不过是你看到他的情绪。
当一份情绪没有被看见,没有被理解,它就会转化成负能量,给自己以压抑。当它被看见,有一道光就进入了心灵,负面感受随即被烟消云散。
我们有时候的问题就是在于理性太多,感性不足。用感性去理解对方,往往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要记得: 看见,即是疗愈。
24/1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