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哲思
用一座山来简单描述一下儒释道

用一座山来简单描述一下儒释道

作者: 一疗程 | 来源:发表于2020-11-29 21:54 被阅读0次

三教里,无论怎么排,道教都是鄙视链的底端。但是若从思想根源而言,道教(包括道家)是九流之祖,先秦的各派学说,包括兵、阴阳、儒、法各派,无不引用《道德经》中之言,受到过《道德经》之启迪。但是魏晋之后,佛学借玄学而兴,把《庄子》里的很多东西改造成佛家特有,当然,后来的道教也抄了佛教不少条条框框,但就其本质来说,宇宙观与理论依据是传统道家,实践层面是中国的原始宗教,实与佛教没什么关系。

闲话休提。说一下这座山吧,岳麓山。

岳麓山有个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现今唯一一个还在招生、教学、祭祀的传统书院,其原因在于外国人研究中国,集中于近代史,而近代史上岳麓书院的人才太多了。所以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很多海外华人、汉学家等都要求参观岳麓书院,从而倒逼政府进行书院的修缮。

岳麓书院当然是儒学,自北宋建立起,它的教育重点就是理学,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做过山长,在这里与朱熹进行了著名的“朱张会讲”;王阳明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晚清文化名人王先谦、皮锡瑞都做过山长。最分裂的时候,梁启超在时务堂办西学,王先谦在另一边教经学。这是在这个时候,岳麓书院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这个时候之前百年,与之后几十年,走出过无数影响国运的大才。

但是在岳麓书院成为儒学重镇之前,这里是佛寺,这里环境清幽,很适合学习,于是宋代很多贫寒的学子都在这里学习,佛寺就专门僻了一块地方供儒生学习,学着学着,就被当地政府圈禁建了书院,把佛寺赶到了半山腰。

而在半山腰的修炼的道士,再一次被赶到了山顶。

是的,道士先前被和尚赶过一次。于是岳麓山成了现在的格局,下儒:岳麓书院;中佛:麓山寺;上道:云麓宫。岳麓书院书声朗朗,是长沙有名的旅游景点,现在已成全国思想史、宋明理学的研究重地;麓山寺香火旺盛,人声鼎沸;只有云麓宫冷冷清清,甚至要靠教授武术才能维护日常开支。

古代入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释名》有“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之说,即能进山者,就被认为“仙”,可见山之难入。而古代道士(包括各类方士)是当时掌握了入山技术的人,《五岳真形图》被认为是道士的护身符,“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羣灵,尊奉亲迎。”这当然是神异化、玄学化的说法,实际上《五岳真形图》应该是一部入山技术书,只是是用特殊语言所写,非师授不能知所以然。

所以大凡现在的名山大川,多是由道士开发,再被和尚看上,据为己有,道士被越赶越远,越赶越往上。唐代的时候,杜光庭就列出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可见道士探索自然之成果。

只是无论如何探索,都打不过佛教,当然,佛教也在儒教面前吃亏。道士被占领了地方,还要被这两教骂,哎,想想也不容易。

想修个仙,好难啊~

相关文章

  • 用一座山来简单描述一下儒释道

    三教里,无论怎么排,道教都是鄙视链的底端。但是若从思想根源而言,道教(包括道家)是九流之祖,先秦的各派学说,包括兵...

  • 《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只言片语

    打从记事起,我就特别佩服对儒释道文化有研究的人,新的一年看书就围绕着儒释道文化来选读了,先从《坛经》入手,来进行儒...

  • 儒释道

    群雁见青蒲,林泉隐小儒。 落英袭慧剑,枯叶卷尘拂。 坡外撷红槿,山中采绿竹。 遥观涯静女,情比碧波淑。

  • 儒释道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

  • 儒释道

    近日有感:儒家入世,内圣的目的是外王,非我所愿;佛家出世,与红尘划清界限,亦非我所愿;道家庄子讲“间事”,一脚出,...

  • 儒释道

    人生之三大问题,习性,情绪,欲望,儒者立习性,释者治情绪,道者化欲望。

  • 儒释道

    儒、佛、道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儒、佛、道三家。三家的学...

  • 儒释道

    儒家,随波逐流。佛家,超脱俗世。道家,道法自然。我觉得,如家就是世俗现状,追名逐利。佛家,已经变味了,一心向佛,追...

  • 儒释道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

  • 儒释道

    儒以修己为体,用于治人; 道以修静为体,以柔为用; 佛以定寂为体,以慈为用; 以素心见天地,以始为终! 祝安好全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一座山来简单描述一下儒释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ql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