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娱乐至死》读后感(6/8)

《娱乐至死》读后感(6/8)

作者: 21级冀怡 | 来源:发表于2023-05-24 06:06 被阅读0次

那时我们毁灭的一切,也是我们热爱过一切

  《娱乐至死》是一本针对电视时代的,批判集和沉思录,尼尔·波兹曼的预见,是对这个娱乐世界的当头一棒。当然,这本书也适用于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

短视频,直播,网购……一系列的互联网衍生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每天起床首先拿起手机,睡觉前看看手机,甚至连上厕所都离不开手机,这种依赖行为已经成为常态。人们沉浸在娱乐活动中的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着,却还认为这种依赖于互联网的娱乐活动能放松身心,从而激发更强劲的动力。殊不知,在这种放纵的过程中,轻易获得低级欲望满足的快感,随之而来的不是充实,而是让精神世界陷入更大的空虚之中。莎士比亚言道“有一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人们以为的娱乐,实则是未经过思考的废品,只会把我们导向精神空虚。

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里说“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人们失去了思考,一遇到问题就条件反射性的打开百度,知乎,书中所说,有了印刷机,那些吟唱传说和思考。难道还能继续吗?思考是人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标准而丧失思考能力的人类,又该是何物种?不要让我们毁灭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不要成为一个丧失思考能力且精神空虚的物种,一个娱乐至死的

  娱乐和严肃的话题自作者那个时期就已谈起,时至今日依旧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各种“歪风邪气”盛行,即使是关于生命的沉重话题,依然有人企图用娱乐跳跃过去,很多人似乎已经是非不分,好像灾难只是一个玩笑,悲哀只是一个故事,历史形同一片空白。而且这些歪风邪气”还很难被人觉察,因为"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有效地让历史销声屠迹也许还更恒久,并且不会遭到任何反对”。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中,资本家会为了那些本质上的奴隶们组织一场美丽的梦境,让他们深受其害而不自知。但娱乐和严肃的话题并不仅仅是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的争斗,而是涉及到整个人类的问题。

相关文章

  • “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娱乐至死》读后感

    “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娱乐至死》读后感 我想,这也许本身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书名。 娱乐至死,娱乐至...

  • 《娱乐至死》- 欲望与快乐的软弱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占领”人们视野时的反思著作,旨在探讨信息媒介...

  • 2018年6月3日

    寻找渡口 2018年6月3日星期日 读《娱乐至死》感悟 在读《娱乐至死》之前,特意去补了一下有关作者的课。 尼尔·...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书不算厚,但是至今为止读过的最烧脑,思考最深刻的书之一。 《娱乐至死》写于1985年,当时的娱乐方式只有电视,全书...

  • 《娱乐至死》读后感

    本书是由世界著名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所著。 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预言,一个是乔治·奥威尔...

  • 《娱乐至死》读后感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一:媒介即隐喻 老舍的裕泰茶馆、纸短情长的书信、娱乐至死的电波、去中心化的网络。技术的革新,带来更强大的媒介,媒介...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从我拿到这本书通读完之后发现,觉得里面的参考材料比较旧,作者是1985年所著的书籍,有可能站在目前的背景下可能有所...

  • 《娱乐至死》读后感

    本书作者是尼尔伯兹曼,美国文化传播资深学者,本书写于1985年,当时电视刚刚兴起,很多人开始大量尝试通过定制的电视...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我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文中大部分内容摘取自原文,同时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读后感(6/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sf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