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的孩子满月,我们去祝贺吃喜面。孩子奶奶抱着小娃娃,让我们一一看过,每个人都拿出红包并说着夸奖的话。
有人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奶奶答:小名叫个路路。
前者继续问:大名呢?大名叫什么?
年轻的妈妈笑着答:王圆路。
“啊!叫什么?”我吃惊地问,声调有点刺耳。
一屋子的人全都看向我。我顾不得这些,继续问:哪两个字?
孩子的妈妈迟疑了一下,说:团圆的圆,大路的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哦,哦,还好,有一个字不同。”我自言自语。
我这才发现大家都在看着我,面带疑问。我说:没事,没事,挺好的,好听。
众人释然,又都说说笑笑起来。
孩子的妈妈把我拉到一边,低声问我:怎么回事?你有话明说,告诉我。孩子的名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有点为难,怎么说呢?我是不是该告诉她:这几天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其中有一篇文章“道士塔”,我读了几遍了,对“王圆箓”这个名字深恶痛绝!
孩子的妈妈继续问:是不是有人叫过这个名字?而且……是个坏人?
我说:你百度一下,王圆箓,是个道士,曾经看护莫高窟,因为愚昧,致使大量国宝流入外国。
孩子的妈妈专心致志地看着百度上对王圆箓的介绍,看了大概十几分钟,哧哧地笑了。她说:既然是道士的名字,我儿子可不能叫这个名字,我可不想他以后当什么和尚还是道士,我们家还指望他传宗接代呢,哈哈。
不过她又说:王圆箓就是个农民,没文化,你看看,他卖经书的钱也没有自己享用,都用在修葺洞穴上了,从这点看,他还是个不错的道士。至于说那么多经书被外国人低价买走,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错,上至朝廷,中间各级官员,下至黎民百姓,有一个人站出来保护这批价值连城的国宝吗?没有吧,要怪就怪那时太落后了,人们普遍愚昧,不懂得保护文化遗产。一句话,就是太没有文化了。
孩子的奶奶见我俩一直嘀嘀咕咕的,过来问:怎么回事?俺孙子的名字不好听?
孩子妈妈答:不是说不好听,是以前有人叫过这个名字。
孩子奶奶不以为然,说:谁叫过?
“一个道士。”
“啥玩意?什么道士?道士是干啥的?咱村的吗?”孩子奶奶焦急连珠炮似的提问。
孩子妈妈有点不耐烦,说:就是和尚,明白了吗?
“阿弥陀否,俺孙子的名字可不能是和尚名,俺们以后还得娶媳妇呢。”
“那咱改名字不?”
“必须改。”
开席了,我和几个大妈坐在一桌,不知是谁又说起小孩名字的事。
“是个道士的名。”
“道士是干啥的?”
“不知道。”
“我知道,道士就是和尚,以后不能娶媳妇。”
“啊,那不就是打光棍吗?”
“就是,就是,哈哈……哈哈……哈哈……”
当年的王圆箓以修葺的名义毁坏了大量壁画,因为无知让那么多的经卷流向海外,所有的一切行为,都是因为他不识字,没文化。
将近过了一个世纪的今天,人们的文化水平有多高了?为了孙子孙女的以后教育,大妈们除了跳广场舞,是否也可以学习一下其他的,起码知道“道士”和“和尚”不是一回事;莫高窟也不是你们嘴里的“泥巴人”的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