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用力学习
知识付费到底能不能快速提升一个人?

知识付费到底能不能快速提升一个人?

作者: 海边的约翰欧文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16:16 被阅读11次

近年来,以罗辑思维为代表的一些群体开始试水知识付费模式,目前最火的就是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推出的得到app。

打开得到app,我们能够看到有27个付费专栏,囊括了经济学、管理学、国学、科技、艺术等等各个领域的牛人,付费模式一般是每年199元,用户在订阅后就能每周接收到这些专栏的文章和音频。

通过免费试读,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章普遍的阅读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之内,就好像每天服用的维生素片一样,知识付费仿佛给我们带入了一种幻觉,每天花少量时间就可以了解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这听起来真的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不是吗?

一、如何才能在一个领域成功?

让我们先去散个步,聊聊一本好玩的书吧。这本书就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所撰写的《异类》

作者经过详细的观察统计发现了以下有意思的现象:

英超联赛大多数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生于1955年;

纽约很多著名律所的开创者竟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其祖辈大多在纽约服装行业谋生;

中国人数学功底基本都相当好。

这些现象都是怎么产生的呢?

英超球员的注册时间是每年9月,在同龄球员中,9月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一岁之差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

1955年前后正是计算机革命时期,出生太早,无法拥有个人电脑,而出生太晚,计算机革命的时机又被别人占去。

一战后移民美国的犹太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首先在服装行业站住了脚,并且通过积累把自己的后代送进了律师、医生等等高端职业领域。同时期仍然留在欧洲的犹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同样很努力,但是却在二战时遭到了大量迫害。

中国人的数学优势主要得益于中国人种植水稻的勤劳精神和汉字读音的简洁明了。

由此可见,想要成功不光光需要努力,还需要机遇和运气,并且很多时候这种机遇和运气并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二、一万小时法则

《异类》一书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作者格拉德威尔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他发现,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每天3小时的练习只是个平均数,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

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和埃里克森一起也提出了“十年法则”。他们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

中国古人也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因此古语有云:“十年磨一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三、所以我们的结论是?

结论毋庸置疑,知识付费只能缓解一个人的知识焦虑,并不能帮助一个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和成功者。

成功不仅仅需要大量时间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机遇和运气,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所以某位政治大家会这么语重心长地教育年轻一辈:“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自身的努力,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知识付费是一门好生意,并且相当有创意,符合我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但是舍不得花钱购买这些产品的人也不用担心,还有很多免费的知识产品供你们选用,这里我要强烈推荐网易公开课,里面有很多国际名校教授的课程,你只需要花时间就可以了。

要成为专家,更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很多时候,还是要回归到书本,毕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大文豪博尔赫斯如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付费到底能不能快速提升一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au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