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想法
招安之路从菊花开始

招安之路从菊花开始

作者: 行者勿松 | 来源:发表于2020-09-19 11:06 被阅读0次

从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到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四月,108个失散六十二年的兄弟终于重聚了。众好汉对天盟誓:“同生共死,替天行道。”这就是著名的梁山大聚义。故事到这里,貌似结局已经十分圆满,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义”和“忠”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从来都是阴阳互存,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看似和谐圆满的局面中暗藏着分歧,平静中酝酿着波澜。

时间转眼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宋江召开菊花大会。弟兄们都喝的很嗨,宋江趁着酒兴写了一首《满江红》。宋江喜欢写诗,写诗的水平在那个文人灿若星辰的年代只能是泯然众人,但是在这个大家都不会写诗的年代,还是相当不错的。当初宋江在江州浔阳楼写了一首反诗《西江月》,那一次是真的喝得酩酊大醉。这次菊花会再次诗兴大发,写了一首《满江红》,但是作诗的时候到底是真醉还是假醉就很难说了。

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这一句赤裸裸的表达了招安的想法。这个时候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来了。武松、李逵、鲁智深相继发声表示反对。鲁智深讲了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话,这段文字前面讲过不再赘述。

宋江的回答中有一句话也很有意思:“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原文中这种替宋徽宗说好话的言论还有很多。明明就是一个昏君,作者却不遗余力地替他洗白,甚至还凑了“四大奸臣”来替他背锅。作者如此维护宋徽宗,原因可能是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也有可能是迫于封建社会的言论禁锢,不得已而为之。

不管出于何因,总之,通过这些美化最高领导人的言论,我们就可以知道整本书的基调——这绝不是一部反书,更加不会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著作。“起义”这个词换一种说法其实就是造反,其目的是推翻当朝统治。梁山好汉从来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怎么好意思贴上起义的标签。

菊花大会上虽然冒出反对的声音,但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同意招安的。实际上这个时候梁山已经分为分为了两派:一派反对招安,一派同意招安。这是分歧的开始。

时间又过几个月,一向无事,宋江静极思动。宣和三年正月,宋江忽然想去首都开封过元宵节,于是就让柴进和燕青提前去探路。

开封绝对是《水浒传》中出镜率最高的城市,很多好汉都在此地留下了传说和故事。这里有太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名:比如执佛教之牛耳的大相国寺,鲁智深工作的酸枣门外菜园,林冲与林娘子上香的酸枣门外东岳庙,林冲经常和朋友聚餐的“五星级酒店”樊楼,杨志卖刀的天汉州桥等等。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东京的人口和规模是堪称恐怖的。北宋后期,东京外城周长50里165步,高4丈,宽5丈9尺,居住人口达150余万。而同时期的中世纪欧洲,大部分城市可能只有区区几万人。让我们跟随柴进的脚步去感受一下《清明上河图》上描绘的盛世景象吧。

东京城分为三重,分别是外城、内城、皇城。柴进和燕青从西边的万胜门进入外城,接着从梁门(书中没交代,推测)进入内城,然后来到御街。这条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皇帝出行的街道。御街是南北走向,从皇城的正门宣德门,经过内城的朱雀门,一直延伸到外城的南熏门。柴进和燕青在内城的御街闲玩一遭,然后来到皇城的东华门外。东华门外有一条小御街,这里是城市的娱乐中心,十分繁华,街道两边都是酒肆、茶坊、青楼、戏院等各种娱乐场所。李师师和赵元奴就住在这里。小御街与皇城几乎只有一墙之隔,所以宋徽宗可以通过地道来与李师师相会。柴进冒充一个班直(皇帝警卫成员)从东华门进入皇宫大内,来到睿思殿(虚构,实际不存在),刻下“山东宋江”四字,原路返回。

正月十一日,宋江等人来到东京的万胜门外。十四日晚,宋江四人从北边的封丘门入外城,经过旧封丘门进入内城,路过马行街,最后来到小御街。这是宋江和燕青第一次见到李师师,由于皇帝突然驾临而匆忙结束。宋江等人出了小御街,在樊楼小酌,然后出万胜门。

正月十五日晚上,元宵节灯会开始。宋江五人从万胜门入城,直奔李师师家。宋江虽不大近女色,但是碰到李师师这样的绝代佳人总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不知不觉多喝了几杯,诗兴大发。这是宋江第三次借酒作诗,整个过程基本是清醒的。这首诗很隐晦的表达了接受招安的想法。李师师不解其意,正说到关键之处又被皇帝打断了。宋江等人只得回避。

这里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李逵是最看不惯宋江亲近女色的,当时看见宋江与美女把酒言欢,自己却在外面看门,憋了一肚子鸟气,当场就要搞事。宋江的小心肝吓得噗噗跳,心里直问候李逵的祖宗。这里可是禁城,你丫不要命了可别连累哥哥我呀。心慌之下也顾不得李逵,留下燕青看住他,自己先逃之夭夭。

梁山在宋江等人的经营之下声势日盛,周边州县闻之丧胆。但是宋江从来没有攻城略地、扩大地盘的想法,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坐等招安。机会如期而至,但是很明显双方都缺少诚意和磨合,第一次招安毫无意外的失败。这里出现了一个大牛——济州太守张叔夜。他在书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但是历史上就是他镇压了宋江起义。大概施耐庵也觉得张叔夜和宋江的关联太大,无法回避,所以安排张叔夜在招安的过程中出力出策。

从大聚义开始,梁山博弈的对象就变成了帝国的上层统治者。第一次招安失败,惊动了帝国的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四大奸臣之一的童贯亲自挂帅,集合八路军州人马共八万,外加两万御林军,杀奔梁山而来,打响了大聚义之后的第一战。

此时的童贯正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面对一帮乌合之众的草寇,天兵一到,敌人就如土鸡瓦狗一般溃败。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对手不是一般的强大,而且都是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

这是梁山第一次全方位的向世人展露它的獠牙:威武齐整的军容,威风凛凛的猛将,霸气侧漏的排场以及震撼人心的“替天行道”旗。这个阵势直接亮瞎了童贯的“狗眼”,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啊,本以为是个青铜,没想到却是个王者。这回算是踢到铁板了,童贯心里先自虚了五分,然后丝毫没有意外地成了土鸡瓦狗。

第二阵童贯倒是谨慎了很多,摆了个一字长蛇阵。此阵首尾相连,击头则尾应,击尾则头应,击中则首尾呼应。这其实是一个很实用而且稳妥的阵法,但是对手棋高一着,十面埋伏,童贯再次被杀得落花流水。

童贯被打跑了,高俅又粉墨登场。高俅毕竟是武将出身,上过战场,还是有一些经验的。这次出征的阵容堪称华丽,总共调集了十路节度使,每路一万人马。这十大节度使都是有真才实学,从底层的枪林弹雨中杀出来的猛将。高俅吸取童贯失败的经验,从南方调了一枝水军,共一万五千人。水军统领刘梦龙,自带主角光环,出生的时候就天降异象。此外还有御林军一万五千人,猛将有党世英、党世雄。强大而华丽的阵容,却有一个不和谐的画风——教坊司的歌妓随军而行。高大人行军打仗也不忘享乐啊!

大军水陆并进,陆上作战不分胜负,但是水路失利。梁山的水军可以说是人才济济,除了张顺这尊大神之外,三阮、两童、李俊、张横等人也都不是吃素的。更何况梁山水军占有主场地利优势,易守难攻。第一阵宋军小败,但是水军折了大半。十大节度使名不虚传,没有一个浪得虚名之辈,尤其是王焕和韩存保。王焕与林冲斗了八十回合不分胜负。韩存保与呼延灼从马上打到马下,最后的肉搏战也是难分难解。

第一次进攻失利,高俅痛定思痛,这一次作了充足的准备,征用了一千五百只船,准备从水路打开突破口。战略方向没什么问题,但是高俅自己作死,居然用铁环把船锁在一起。接下来就毫无意外的上演了一场“火烧赤壁”的大戏,而且有公孙胜这个开挂的存在,都不需要借东风。

第二次大败,高俅终于体会到童贯的痛苦。这时朝廷派闻焕章来招安。闻焕章还没有出场的时候就被捧上神坛,“有孙、吴之才调,诸葛之智谋”。本以为他与吴用有一场对手戏可以看,结果未出一谋,有两次中肯的建议都被高俅否决了。也许不是他没有才能,而是没有受到重用的机会。

此时的高俅举棋不定:招安,拉不下脸;不招安,真的是被打怕了。这个世界什么时候都不缺少会钻营的聪明人。济州府有一个老吏王瑾,非常善于把握机会,揣摩出高俅的苦恼后马上献了一计,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注意这里并没有改动诏书的任何一个字,但是因为古代没有统一规范的标点符号,断句是通过语感、语气和一些助词来判断,所以诏书原文中的一句话通过一个停顿就可以变成两句话。高俅采纳了这个看似高明的主意。堂堂天朝政府员,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玩这种小把戏,说明高俅的格局何其之小,也只能耍点小聪明。

第二次招安失败,双方厉马秣兵,准备再次厮杀,朝廷再次派兵增援。这一次高俅不惜劳民伤财,搞了一个大动作——打造了一批战船。这种战船名为海鳅船,采用人力踏车为动力,在水面上行走如飞,远用弩射,近可冲撞。

说实话这种船其实很难对付。梁山方面采取的战术是凿船,这种方法只适合在特定条件下使用,并不能普及推广。首先你必须具备一支精英水军,能够完成下潜的任务;其次必须要让敌船停下来。海鳅船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要完成凿船的动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让船停下来。但是让海鳅船停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的速度很快而且动力大。在这个问题上,书中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原文是这样写的:“水车正要踏动时,前面水底下都填塞定了,车辐板竟踏不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用什么填塞的?又是怎么填塞的?

高俅的第三次进攻彻底失败了,就连本人也被俘虏。作为书中的第一反派,他干的坏事可不少。很多读者恨不得林冲杀了高俅以解心头之恨。世界要是如此简单就好了。《水浒传》毕竟不是一部反书。高俅代表的是中央政府,杀了他,梁山集团就彻底成了乱臣贼子,以后就只能在造反的道路上走到黑。这一点宋江看的很清楚,林冲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只能无奈。大概只有李逵这种浑人是不会考虑这么多的吧。

接连粉碎了朝廷的两次围剿,梁山获得了战略主动,有资格提出自己的政治诉求,招安的契机已经成熟。在招安的过程中穿针引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宿元景,一个是李师师。李师师是一个奇女子,身在风尘,却能明事理,晓大义,实在难能可贵。最难能可贵的是浪子燕青,梁山招安成功的最大功臣。有能力推倒美女不算什么,有能力推倒美女却不推,这就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令人发指的定力。燕青不但是机变第一,还是铁汉第一。

宣和四年二月,梁山全伙接受招安,成功转型。梁山的政治目标从来就不是造反,这一点与方腊有本质的区别。一伙人聚在一起,拉起一帮人马,仅仅是为了自保,自保之余打出正义的口号,顺便做一些善事。既然不想造反,那么接受朝廷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否则龟缩在一个弹丸之地,灭亡是迟早的事。

那么鲁智深反对招安有没有道理?当然也是有道理的。这只是各人追求的目标不同罢了。宋江追求的是做官和光宗耀祖。鲁智深则把富贵名利看作浮云,对官场的黑暗更是深恶痛绝,更愿意在有生之年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又有何不可?

相关文章

  • 招安之路从菊花开始

    从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到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四月,108个失散六十二年的兄弟终于重聚了。众好汉对天...

  • 梁山最大的败笔,不是招安,而是宋江自作聪明做的一个决策

    看《水浒传》,很多人都认为梁山败落是从招安开始的,其实早在招安这事运作之前,宋江自作聪明做出的一个错误决策,就已经...

  • 打方腊时,女将琼英怀孕染病,梁山新收的其他将领都去哪了?

    自从宋江上了梁山,梁山上就有招安和反招安的两派斗争。主张招安的人占了上风,反对招安的人势单力薄。但梁山好汉是讲义气...

  • 《水浒传》名著推荐与阅读2

    招安 招安是用笼络手段使投降归顺。 招安,又称招抚。是指一个国家的合法政权对不...

  • 招安

    聚义堂上,啪啪落子声。 “啊也。哥哥,那皇帝鸟人又遣一队官兵,剿我们来了。”朱贵自顾自饮了一碗酒。 “约莫有多少人...

  • 招安

    宋伊辰左边眉毛轻抬,他漂亮如水葱般的手指即扣着领带结有点不耐烦地扯开,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露出一小节纤细的锁骨,...

  • 招安

    夜很黑 雪很白 炉火很暖 烧酒很烈 不想动 不想说 就这样静静的高卧 等待岁月的招安

  • 宋江的江湖(十)

    招安的另一种模式 宋江们除了被招安,没有别的出路,但是,招安也分很多种! 宋江的招安属于离地不离人,好汉们离开了梁...

  • 修行之路,从写字开始

    我不知道什么是修正主义,我常常听说一个词汇叫做修行,我不明白修行怎样修,试着从写字开始,关键不对的地方,画个圈,打...

  • 阅读之路从购书开始

    1:我爸爸 2:我妈妈 3:大卫不可以 4:大卫上学去 5:大卫惹麻烦 6:猜猜我有多爱你 7:爷爷一定有办法 8...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招安之路从菊花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je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