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头,先说一下近况吧。最近两个星期,除了社团工作还有学习任务外,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该如何为我的公众号宣传以及公众号的定位是什么。
想了很多,当然也去尝试过,但最终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我想要的。
从平淡的生活中看到自己我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只是我太少去细品自己的生活,在潜意识中,我总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值一提。
加之,我是一个矛盾的人,既渴望有干脆利落的强大能力,却又摆脱不了现实中自己时常粗心犯迷糊。于是,常常对自己、对生活感到不满意。
今天读柴静的《看见》,作者将书处理为第一人称视角,这恰恰是我最薄弱的地方——我讲不好自己,甚至只是以“我”开头的语句总是透露着一股子小心翼翼,仿佛前面不是自己的心声,而是用刀子抵着后背逼出来的只言片语,自然读起来是那么平淡苍白,没有滋味。
《看见》中作者却特别自然地用第一人称表达着自己的见闻,观点。读第一章时,我便被深深吸引进去,仿佛我跟着那个二十三四岁的柴静一起初进主持行业。
从平淡的生活中看到自己柴静从一开始“紧张、一上节目就呼吸困难”,被批评到“矫情做作不可忍受”,甚至被直言“不可能是个好的新闻人”。到后来亲自到新疆地震现场,抛开以往的条条框框,节目简单却真挚,“终于有人味儿了”!
全文看下来故事条理清晰,生动而自然。而这种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去表达最为本真的道理,给人以强烈代入感的叙述方式是我目前难以做到的。
书里陈虹老师说柴静就是“小女生新闻”,矫情做作不可忍受,那我便是“小女生写作”,同样矫情做作,不可忍受。
从平淡的生活中看到自己因为我向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甚少去干那些丢脸的、令我自己陷入难堪处境的“傻事”。如同一开始的柴静一样,“生活得太塑料,不真实。”这般虚假,自然而然地,也就写不出真正有温度,入人心的好文字。
好了,话到了这头,对自己的检讨也该停了。不然,这又是一篇流于表面的,虚假的“心里话”了。
文章的最后,分享一段来自《看见》序言的话:
十年前,当陈虹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我关心新闻中的人。“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其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希望我们都能从平淡生活中看到内心深处的自己,并且接受自己。
晚安。
文/鳗鱼
公众号:凡尘路客
图/《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