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特别认可里面的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文章中说,这三个家庭习惯,能提高幸福指数,且会让子女更有出息:
1、文化氛围浓郁;
2、多多回家吃饭共同相处;
3、定期情感交流,默契温馨。
这些年,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家长,一直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摸索着前进,也在不断反思、学习、纠偏中成长着。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效果的家庭教育阵地:餐桌。
1
孩子小时候是外公外婆帮忙带的。
都说老人带孩子不好,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那得看什么样的老人、怎么带。
外公是军人出身,退休后不喜欢跟一帮老头打牌下棋,每天就去不远处的图书馆看书,看的电视也基本是新闻时事一类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每天的晚餐时间,是最幸福的时光。
我跟老公下班回家,推开家门就是热腾腾的饭菜。
一家人聚在一起,话匣子就打开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畅聊。
其中很重要的是陪外公聊天,因为老人家看了一天书和电视,有一肚子东西要跟大家讨论分享。期间再穿插上外婆的家常,孩子的学校趣事、我跟老公的见闻,大家其乐融融。
虽说古训是“食不言寝不语”。但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一家人一大早各奔西东各自拼搏,吃完晚餐孩子又要忙学习,晚餐的餐桌就成了大家聚在一起沟通交流的重要阵地。
大家边吃边聊,氛围好,顺便也增进了食欲,我倒觉得是件好事。
慢慢的我们发现,孩子长期在这个氛围里浸润,视野、思想、见地都比同龄人有优势。而且这个餐桌交流也使得孩子与大人的沟通一直很顺畅,减少了很多亲子矛盾。
2
后来孩子长大了,外公外婆回了自己家,但我们的小家一直把这种餐桌交流的习惯延续了下来。
在孩子的一篇描述亲情的作文里,写的就是外公外婆的餐桌,其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人看了泪目。
可见,那些沟通交流和氛围的营造,对孩子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现在孩子住校了,每周回家时间短,还要写作业、上辅导班,餐桌更成了一家人交流的重要阵地。
孩子爸爸经常出差。但工作再忙,每个周末也会尽全力赶回来陪我们。我们夫妻二人协作,给孩子做上一大桌好吃的,然后边吃边聊。
有时候聊嗨了,孩子都会追到厨房里,陪我们边刷碗边聊。
聊的内容天马行空:新闻时事、国际形势、历史地理、最近看过的书、见到的人和事......
考虑到孩子住校,有些信息接收的渠道不是很畅通,我们还会在畅聊内容里,有意识地加上对孩子目前学习特别有益的内容。
比如,我会有意识收集筛选一周的热点话题,引导着孩子做深入分析。这样,就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高效接收各种有效信息,帮助孩子开阔视野、深入思考。
孩子都说,在写议论文和历史政治学科的学习方面,这种聊天让他受益太多了。
这种放松状态的全方位交流,还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思想上的一些小变化,然后有针对性地及时沟通交流。
3
所以,餐桌真的可以开辟成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
不过,这个阵地却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很多家长把餐桌单纯当成了吃饭的场所,说的话也是多吃点好好吃饭之类没营养的话。
甚至有的家长把餐桌当成了检查一天学习情况的地方,这可就糟糕了,孩子吃饭的胃口都会受影响,亲子关系得多紧张。
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一边吃饭,一边划着手机。既忽视了亲子交流,也给孩子做了个很坏的榜样。这可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好的家庭教育从来不是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说教,而是渗透在平淡生活的一点一滴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水到渠成。
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需要有足够的责任感、智慧和长久坚持。
而且,这些家庭生活的习惯和模式,还会延续到孩子以后的家庭,渗透到孩子以后的生活方式中,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础。
餐桌交流的妙招,很有益处的,赶紧做起来吧!
网友评论